茶,儒釋道皆啜之。
啜,也皆醒之。
儒家讀書正確,而修智。茶席旁,思緒明朗專心,細(xì)品慢酌。唯有心外無物,方可安靜致遠(yuǎn)。
佛家參禪明心,而修心。打坐禪定,不偏不倚靜念無思。以茶為飲,守墨守成規(guī),在清凈心中發(fā)心。
道家無為天然,而修道。道家喝茶,追求天然、天人合一的境地。
其實(shí),人間萬象皆需醒,讀書是智醒,參禪是心醒,歸隱山林是性醒。也皆道:品普洱香茗亦是“悟醒”!上善若水任方圓,醒徹萬物而不爭。茶醒,人醒;醒茶,醒人。
熟睡的不僅是茶。上了年份的普洱茶可以轉(zhuǎn)化的綿柔可口,甘稠潤喉,直沁心脾。由于通過長期的枯燥、適溫、避光、密封存儲,醒茶就顯得尤為必要。通過水和水的溫度,人和人的情感,茶和人都需求呼吸的空氣,甚至還有陽光、時光,來輕輕喚醒茶。待蓄勢已久的干茶,在茶器中松活彈抖開來,卷和舒的美好,也會讓人欣喜一下,感悟兩下,浮想聯(lián)翩。
昏睡的,還有人。云里霧里,渾渾噩噩,暗無天日,暈頭暈?zāi)X,影影綽綽,模模糊糊……在紅塵中,人受不了了。品茶貴靜,茶事貴和,茶人貴真,茶性貴純。點(diǎn)盞明燈,握卷書,沏茶,悟……氤氳地飄向三界外,摶扶搖而上九萬里。
人生神往的境地,儒表佛心和道骨。若以茶喻人生,喝茶神往的境地,便也是如此,進(jìn)而奪目人生。盡管身在城市,心魂已漫游在松海林濤之間。品的是六合間的靈動氣味,環(huán)抱與天然接近的美學(xué)體會。
茶湯一味,誘蕾繽紛。茶葉的滋味是一種多味的和諧綜合體。當(dāng)逐漸復(fù)蘇的茶與水融合后,茶葉呈味物質(zhì)茶多酚及其氧化產(chǎn)物(茶黃素、茶紅素等)、氨基酸、咖啡堿、可溶性糖類、有機(jī)酸、水溶性蛋白質(zhì)及芳香油等這些水浸出物的份額不同,就會呈現(xiàn)出多般的滋味來。亦如,多彩多趣多味多變的人生。
人在草木間就是”茶”,經(jīng)歷四時,包括風(fēng)霜雨露,在六合之間,迷醉世事。茶遠(yuǎn)離人人間,土生土長在云南山巔,天然田野中,朝沐霧,夕浴霞,明茶秋毫。人生一世,草木隆替,若人與茶相伴,便能平心靜氣,洗心滌慮,回歸并享受到大天然中,找回初心、善念,飛翔在安靜的峽澗里。
茶,靜氣,提神,蓄精。正所謂酒能迷人茶醒人,喝茶后的人——“醒了”,精氣神豐滿。正如《七碗茶歌》之吟,最是膾炙人口: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普洱茶,三千多年前就有。這佳茗就是云南大山里一片片憨厚的綠葉,在耐住多年的孤寂的熟睡后,釋放出絢爛的金黃,厚重的芳香,而奔向人們迫不及待的口中。這些,都在于普洱茶可以沉積時間,也可以喚醒歲月。
普洱茶獨(dú)特的打開方式,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