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唐·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jié)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吹不斷,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
作品注釋 ⑴走筆:謂揮毫疾書。孟諫議:即孟簡,生平不詳。諫議,朝廷言官名。
⑵打門:叩門。周公,指睡夢。《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衷也,久矣,吾不復夢周公!”后代即把夢周公作為睡夢的代稱。
⑶“白絹”句:言軍將帶來一包白絹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⑷開緘:打開信。宛見,如見。
⑸月團:指茶餅。茶餅為圓狀,故稱。
⑹“聞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蟄蟲,蟄伏之蟲,如冬眼的蛇之類。
⑺陽羨:地名,古屬今江蘇常州。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古人論茶,唯言陽羨、顧渚、天柱、蒙頂之類。”《茶事拾遺》:“(張蕓叟)云:有唐茶品,以陽羨為上。”
⑻“仁風”二句:意謂天子的“仁德”之風,使茶樹先萌珠芽,搶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i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⑼“至尊”二句:意謂這樣的珍品茶,本應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現(xiàn)在竟到了我這樣的山野人家來了。
⑼紗帽籠頭:紗帽于隋唐以前為貴胄官吏所用,隋唐時則為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飾。有時亦指普通人的紗巾之類。葛長庚《茶歌》:“文正范公對茶笑,紗帽籠頭煎石銚。”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紗帽籠頭處,禪榻風花繞鬢飛。”
⑾碧云:指茶的色澤。風,指煎茶時的滾沸聲。
⑿白花:指煎茶時浮起的泡沫。
⒀吻:唇。
⒁蓬萊山:神話傳說中的仙山。
⒂司:統(tǒng)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