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又叫“斗茗”、“茗戰(zhàn)”,就是在品茶時為了評出高低,決出勝負而進行的一種飲茶方法。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錢有閑人的一種雅玩。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
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農、茶人們比新茶優(yōu)劣的一項茶事活動。一場斗茶比賽的勝敗,猶如一場球賽的勝敗,為眾多茶農、茶人所關注。唐稱“茗戰(zhàn)”,宋呼“斗茶”,名異而實同,都具有強烈的賽事色彩。
“斗茶”,多為兩人捉對“廝殺”,也可自由組合,多的十幾人,少的五六人,經常“三斗二勝”,計算勝負的單位術語叫“水”,說兩種茶葉的好壞為“相差幾水”。參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輪流品嘗,以決勝負,斗茶要經過集體品評。
斗茶的方法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里,對斗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據記載,斗茶主要包括鑒茶辨質、細碾精羅、候湯燥盞、調和茶膏、點茶擊拂等環(huán)節(jié),每個步驟都須精究熟諳,最關鍵的工序為點茶與擊拂,最精彩部分集中于湯花的顯現(xiàn)。
衡量斗茶勝負的標準,一是看茶面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湯花色澤鮮白、茶面細碎均勻為佳;二是看盞的內沿與湯面相接處有沒有水的痕跡,湯花保持時間較長、緊貼盞沿不散退的為勝,而湯花散退較快、先出現(xiàn)水痕的則為輸。斗茶時,操作者需要心到、手到、眼到,既緊張謹慎,一絲不茍,又運作自如,風致瀟灑;觀賞者屏息靜聲,視操作起落傾旋,觀茶湯變幻散聚,即興味熱烈,扣人心弦,又妙趣橫生,雅韻悠深。斗茶時,白色湯花與黑色建盞爭相輝映的外部景觀,芬芳茶香與濃郁茶情注入心頭的內在感受,不僅給人物質的享受,更能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
斗茶的盛景
宋代是一個極講究茶道的時代,斗茶之風極盛。
斗茶的場所,一般多選在比較有規(guī)模的茶葉店。當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幾個人小聚談到茶道,也有說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古舊庭院,或其家臨江、近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場所。
斗茶多選在清明節(jié)期間,因此時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斗茶的參加者都是飲茶愛好者自由組合,多的十幾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時,還有不少看熱鬧的街坊鄰舍。
如今,古人斗茶時的盛況已難看到,可我國大部分的產茶區(qū),仍能看到古代斗茶的遺風。從古至今的斗茶文化,反映出了中國茶文化的精深與歷史的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