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3-09-04
白蘇黑斑病主要在白蘇生長中后期發(fā)生,主要侵害葉片。
癥狀
白蘇黑斑病在葉片上形成初為褐色水浸狀的小斑點,以后發(fā)展成近圓形或不定形黃褐色至灰褐色的中型壞死斑,邊緣顏色略深。隨病害發(fā)展,病斑正背面均產生稀疏灰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的病菌沿葉緣侵染,向里擴展形成較大的不規(guī)則壞死斑,致葉片提前壞死干枯。
病原
病原菌為alternaria tenuis nees屬半知菌細交鏈孢霉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多根成束,直立,欖褐色,有屈曲,頂端常擴大,具多個孢子痕,大小為20~98.5μm×4~7μm。分生孢子橢圓形至棍棒狀,有喙或無喙,淡欖褐色,有橫隔膜4~9個,縱隔膜0~8個,大小為28.5~62.5μm×9.5~23.2μm。喙胞大小為6.3~23.5μm×2.6~7.1μm。
發(fā)病規(guī)律
黑斑病為白蘇的普通病害,分布廣泛,發(fā)生較普遍,保護地、露地種植都可發(fā)病。通常病情較輕,對白蘇生產影響不明顯,嚴重時病株率可達100%,并常與褐斑病混合發(fā)生,致植株早衰枯死,明顯影響白蘇生產。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越冬,也可在其他寄主上為害過冬。條件適宜時以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發(fā)病后產生分生孢子傳播蔓延。溫暖多雨,空氣潮濕,植株生長衰弱或受不良因素傷害后容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 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組織,減少田間菌源。
2. 生長期加強管理,避免肥害或凍害、煙害等。適時追肥澆水,防止田間積水,保護地注意通風降濕。
3. 發(fā)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上一個:圓柏苗木的栽培技術
下一個:隔離開關主要特點

v視頻助手網頁版(v視頻助手一鍵下載)
app拉新推廣一手接單平臺,拉新項目官方一手平臺
0603 3.3nF -25V貼片電容
編碼器是如何提高自動化生產效率和質量的?
爆破工程安全監(jiān)理要點有哪些?
墻肢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有哪些要求?
演示win10打印機安裝步驟圖(演示win10打印機安裝步驟教程)
怎么升級edge瀏覽器版本(電腦microsoft edge瀏覽器怎么升級)
附近電視機維修點電話,電視壞了應打什么電話
大中型水閘施工有哪些注意事項?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