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的烹法介紹如下:
茶質、水、人、茶具,既—一講求,茍烹制拙劣,亦何能語以“工夫”之道。是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法。所以世 胄之家,高雅之士,偶一烹茶應客,不論洗滌之微,納灑之細,全由主人親自主持,未敢輕易假人。一易生手,動見僨事。
治器:泥爐起人,砂銚掏水,損爐,潔器,候火,淋杯。
納茶:靜候砂跳中有松濤颶戲聲,泥爐初沸,哭起魚眼時(以意度之,不可撤蓋看也),即把砂排提起。
淋罐淋杯令熱。再將砂挑置爐上。俟其人碩(老也,俗謂之碩),一面打開錫罐,傾茶于素紙上,分別粗細,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滿口處,次用細 末,填塞中層,另以稍粗之葉;撒于上面,謂之納茶。
納不可太飽滿,緣貴重茶葉,嫩芽緊卷,舒展力強,茍納過量,難容湯水, 且液汁濃厚,味帶苦澀;約七、八成足矣。神明變化,此為初步。
候湯:《茶譜》云:“不藉湯熱,何昭茶德”?!恫枵f》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
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安老湯也不可用);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云;“凡用污以魚目、蟹 眼,連繹迸躍為度”。蘇東坡煮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潮俗深得此法。
沖點:取滾湯,揭罐蓋,環(huán)壺口緣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不可斷續(xù).不可迫促。銚宜提高傾注,始無澀滯之病。
刮沫:沖水必使?jié)M而忌溢。滿時茶沫浮白,溢出壺面,提壺 蓋從壺口平刮之,沫即散墜,然后蓋定。
淋罐:壺蓋蓋后,復以熱湯遍淋壺上,以去其沫。壺外追熱,則香味盈溢于壺中。
燙杯:淋罐已畢,何必淋杯。淋杯之湯,宜直注杯心。若誤觸邊緣,恐有破裂。俗謂燒盅熱罐,方能起香。
灑茶:茶葉納后,淋罐淋杯,傾水,幾番經(jīng)過,正灑茶適當時候。緣灑不宜速,亦不宜遲。速則浸浸未透,香色不出。遲則香味迸出,茶色太濃,致味苦澀,全功盡廢。灑必各杯輪勻,又必余瀝全盡。兩三酒后,覆轉沖罐,俾滴盡之。
灑茶既畢。乘熱人各一杯飲之。杯緣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嗅杯底。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弛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