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評審專業(yè)術語介紹如下:
一、 形狀評語
1. 條形茶
細緊:條索細長緊卷而完整,鋒苗好。一般多為高檔紅、綠茶所具有的形狀。 緊結:卷緊而結實,有鋒苗。多為高檔大葉種紅、綠茶或中檔小葉種紅、綠茶所具有的形狀。 緊實:嫩度比緊實稍差,但松緊適中,身骨較重,少鋒苗。 粗實:原料較老,尚能卷緊,但身骨稍感輕飄。
粗松:原料粗老,葉質老硬,不易卷緊,身骨輕飄,多為下檔茶的形狀。 挺直:光滑勻齊,不曲不彎。
彎曲:不直,呈鉤狀或弓狀,與鉤曲同義。 顯毫:茸毛含量特別多,與茸毛顯露同義。 鋒苗:芽葉細嫩,緊卷而有尖峰。 身骨:茶身輕重。
2. 圓形茶
細圓:顆粒細小而緊圓,嫩度好,身骨重實。為高檔珠茶的形狀。 圓結:顆粒圓而緊結,身骨較重實。 圓實:顆粒稍大,身骨尚重實。 粗圓:顆粒稍粗大,尚成圓。 粗扁:顆粒粗松帶扁。
團塊:圓茶在初制中,葉子纏在一起,顆粒大如蠶豆或荔枝核,是圓茶的缺點。
3. 碎形茶
葉狀:是紅碎茶中四種花色之一。葉茶的形狀,是較細緊短直的細條形茶,含毫尖或少量嫩莖。
顆粒狀:是紅碎茶中四種花色之一。碎茶的形狀,是經揉切后形成的細碎顆粒狀形茶。 片狀:是紅碎茶中四種花色之一。片茶的形狀,呈木耳片或褶皺片狀,身骨比碎茶輕。 末狀:是紅碎茶中四種花色之一。末茶的形狀,呈沙粒狀,體形比碎茶小。 二、 整碎
勻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細、長短、大小較一致。比例適當,無脫檔現象。與勻齊、勻稱同義。
脫檔:上中下三段茶比例不當。
短碎:面張條短,下段茶多,欠勻整。 下腳重:下段中最小的篩號茶過多。 三、 色澤
1. 綠茶
深綠:綠得較深,有光澤。
墨綠:深綠泛烏,有光澤,與烏綠同義。 綠潤:色綠而鮮活,富有光澤。 起霜:表面帶銀白色,富有光澤。 灰綠:綠中帶灰。 青綠:綠中帶青。
黃綠:以綠為主,綠中帶黃。 綠黃:以黃為主,黃中泛綠。
露黃:面張含有少量黃樸、片及黃條。枯黃:色黃而枯燥。
2. 紅茶
烏潤:色烏黑而光澤,有活力,為紅茶中最好的色澤。 烏黑:色黑而潤,稍有活力。 黑褐:色黑而褐,有光澤。
栗褐:色似熟栗殼色,褐中帶深棕色。 枯紅:色紅而枯燥。 四、 凈度
勻凈:老嫩整齊,不含梗樸及其他夾雜物。
露黃頭:指圓形茶中嫩度較差、色澤露黃的圓頭。
花雜:以不同嫩度的老嫩茶和片、末、梗等混雜在一起。 含梗:茶葉中含有一定數量的粗老茶梗。 筋皮:嫩莖和梗揉碎的皮。
毛衣:茶葉中的細筋毛,紅碎茶中含量較多。 五、 香氣
1. 大宗綠茶 清高:清香高而持久 清香:清鮮爽快。
板栗香:似熟栗子香。
純正:茶香不高不低,純凈正常。也適用于紅茶香氣。 平正:茶香較低,但無異雜氣。也適用于紅茶香氣。 粗氣:粗老葉的氣息。也適用于紅茶香氣。 青臭氣:帶有青草或青葉氣息。
2. 大宗紅茶
鮮甜:鮮爽帶甜感。也適用于滋味。
焦糖香:烘干充足或火功高,使之帶有飴糖甜香。 甜和:香氣雖不高,但有甜感。 果香:類似某種鮮果香。 六、 湯色
1. 大宗綠茶
黃綠:以綠為主,綠中稍帶黃的湯色。 綠黃:以黃為主,黃中稍帶綠的湯色。 明亮:茶湯清凈透明。
淺黃:物質欠豐富,湯色黃而淺。 深黃:黃色較深。
黃暗:色黃而暗,無光澤。
2. 大宗紅茶
紅艷:鮮艷明亮,金圈厚而艷,是茶湯中物制質豐富、紅茶品質好的表現。 紅亮:紅而透明光亮。
紅明:紅而透明,亮度次于紅亮。 深紅:紅較深。
淺紅:泛紅色,深度不足。 七、 滋味
回甘:回味較佳,略有甜感濃厚:茶湯味厚,刺激性強。 醇厚:茶味純正濃厚。有刺激性。
濃醇:濃爽適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濃厚弱而比醇厚強。 醇正:清爽正常,略帶甜。
醇和:醉而平和,帶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強。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喝肟谏杂胁栉?,以后就淡而無味。 澀:茶湯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覺。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八、 葉底
1. 嫩勻度
細嫩:芽和細嫩葉含量多,葉質嫩軟,用于高檔綠茶。
柔軟:芽葉嫩度好,手按如綿,按后伏貼盤底,無彈性,不易松起。 嫩勻:芽葉勻齊一致,嫩而柔軟,大葉喬木所具有的品質。 肥厚:芽頭肥壯,葉肉肥厚,葉脈不露。 攤張:葉張攤開,葉質較硬。
粗老:葉質粗大,葉質硬,葉脈隆起,手指按之,有彈性。 勻:老嫩、大小、厚薄、整碎等均勻一致。
2. 色澤
嫩綠:綠色帶淡奶油色且鮮艷,即淺綠嫩黃。用于高檔綠茶。 黃綠:色綠中帶黃,亮度尚好。用于中檔綠茶。 綠黃:色黃中帶綠,以黃為主,品質低于黃綠。
暗綠:色綠而暗,無光澤,多為綠茶陳茶的葉底色澤。 紅勻:紅色深淺比較一致,是加工較好的紅茶葉色。 紅亮:紅勻而明亮,亮度好于紅勻。 深紅:色深紅略帶暗。
紅暗:紅上顯黑,無光澤,是紅茶品質差的表現。
花青:青綠色葉張或青綠色斑塊,紅里夾青,是紅茶品質有弊病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