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沖泡,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錯綜復雜的技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重復與提升,這便是所謂的“知易行難”。
一、茶具的選擇,以紫砂壺為上
一般來說,沖泡普洱茶,以紫砂壺為上選。紫砂壺嘴小、蓋嚴,可以有效地聚香;且由于沒有施釉,紫砂壺有不少的開口氣孔,透氣性較佳,有助于茶味的發(fā)揮。
由于普洱茶是大葉種茶,干茶浸開后體積較大,因此選用體積較大的茶壺會更好,一般200cc的容量就很好用。
同時,紫砂壺的胎壁不能太薄,因為厚的壺壁可以保持熱度,市面上號稱“薄胎”的紫砂壺,就不太適合泡普洱茶了。
此外,生熟茶要用不同的紫砂壺。這是因為茶壺經常使用,會吸附茶味,如果要泡一壺好茶,紫砂壺必須只能泡單一茶種,否則茶味會顯得混雜。
二、溫杯燙壺很關鍵
溫杯燙壺,一方面是將茶具盡可能地洗凈,去除異雜氣味,另一方面,主要是減少周圍環(huán)境對茶的影響。
特別是溫杯,那是醒普洱茶的重要步驟,有助于激發(fā)普洱茶香。
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將茶具燙洗一遍,避免水倒到壺中快速降溫,降低環(huán)境室溫對泡普洱茶的影響。多注意這些細節(jié),盡可能泡出最好的味道。
三、水溫的掌控因茶而異
普洱茶的泡法中,水溫是較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我們講究“看茶泡茶”,對于新茶或芽頭較多的茶,溫度在90℃~100℃為宜,可以避免把茶芽燙壞,能將茶品口感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
如果是具有一定年份的老茶,或用料比較粗老的茶品,最好使用100℃的開水,這樣才能把大葉種普洱茶中的內含物充分析出。
尤其是沖泡老茶,以50年代紅印為例,老茶葉子較厚,且經過長期陳化,茶葉里的內含物溶出較慢,沖泡時對水溫和熱量的要求較高。而用鐵壺煮水既能優(yōu)化水質,又能聚集熱量,所以,沖泡老茶時最好選用鐵壺煮水。
四、如何醒茶
普洱茶在茶倉中存放了較長時間,溫度和濕度都比較恒定,茶葉處于一種“沉睡”的狀態(tài)中。
因此,醒茶是關鍵的一步,能夠喚醒茶葉、激發(fā)茶性。醒茶不好,就如同拿破侖兵敗滑鐵盧,茶湯口感就不夠愉悅了。醒茶方法可以分三種:
1、把茶餅撬成小塊,放入紫砂罐或牛皮紙袋中醒茶,時間在1個月左右。醒茶時要注意避光避異味,室溫在30℃左右,濕度在45%~70%之間。
2、是直接將茶葉放入茶壺,注入熱水10秒左右倒掉,其目的在于提高茶葉及泡茶器具的溫度;同時通過對茶葉進行溫潤浸泡,起到利于茶葉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這個方法更適合于新茶)
3、是針對年份較老的普洱茶,將茶葉放在紫砂壺中,然后將紫砂壺放在煮水壺的上方,利用水蒸氣對普洱茶進行醒茶。
這樣可以利用蒸汽快速升高紫砂壺的溫度,同時蒸去壺的陳味,使老茶得以喚醒,保證茶湯口感的真味。
五、 潤茶時間有講究
潤茶也有人稱醒茶、洗茶,旨在讓茶葉舒展開來,才能沖泡出更好的味道。尤其是緊壓的普洱餅茶、沱茶等等,通常第一泡很難出味,往往會棄掉,等到第二泡才飲用,味道更佳。
但潤茶時間也不能太久,一旦泡得太久會造成茶中內含物質損失過多,而正式沖泡時普洱茶的味道就容易變淡。
潤茶的程度到茶葉舒展到七成左右,因為吸飽了水,第二泡茶葉很快展開,茶味很快就會出來了。
六、注意出湯時間的把握
淋壺、投茶、注水之后,便可悶泡出湯。普洱茶的出湯時間不宜過長,否則,茶葉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質等會過度氧化,導致茶湯顏色偏暗,香味和滋味都不太好,
第一泡出湯要快,因為這時茶葉的內含物很飽滿、很澎湃,如果出湯時間太慢,那么水浸出物就會過多,會影響茶湯的本質。前8泡一般隨沖隨出,第9泡起適當延長浸泡時間。
一般情況下,緊壓型的茶如沱茶、機器壓制的茶餅,沖泡時間長;散茶則可以較快出湯;新茶、嫩芽的出湯時間也要快些。
老茶溶出較慢,沖泡時,每沖之間的緩茶時間相對新茶而言要適當延長,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讓茶滋味溶出,使茶湯更加協(xié)調,豐富茶湯滋味。
總之,茶友除了要懂得選茶之外,還需掌握不同茶品的沖泡方法,這是基本的功力。茶友不必心急,循序漸進,自然能感受到品味普洱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