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的春節(jié)假期一再延長。宅家防疫的日子,每天日夜相對的只有家人。雖然,熱愛普洱,但是家人并不十分理解。他們不明白,為什么家里的茶已經(jīng)夠多了,還要不斷買茶、囤茶?為什么這普洱茶能讓人那么著迷?
所以,趁著一起宅家,打發(fā)無聊時光的機會,我每天都為家人泡1~2泡普洱茶,并盡量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來講解普洱茶。每日閉門不出,運動量大大減少,普洱茶消食化滯的優(yōu)勢就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沒幾天時間,竟然讓家人都愛上了普洱茶。尤其是每天飯后,先生都要求我給他來一泡普洱熟茶。有時候,我會用紫砂壺來泡,有時候用保溫壺悶泡,有時候則用飄逸杯泡,全憑當(dāng)下的心情。但是熟茶的確是非常溫和、包容的茶,只要把握好投茶量,就能濃淡相宜,怎么泡都好喝。以前從來不主動喝茶的父母,也會湊上來討幾杯?,F(xiàn)在,就連我3歲多的孩子,也每天跟著喝得不亦樂乎,每次喝完,還奶聲奶氣地說:“太好喝了!”還要搶著來泡茶。在我的指導(dǎo)下,孩子也算能把茶壺和公道杯拿穩(wěn)了。能在家人中培養(yǎng)一個可以一起喝茶、談茶的“茶友”,分享自己收藏的好茶,這種幸福感,一定是在別處無法獲取。
想起多年前采訪過“北泡手”,茶界網(wǎng)紅“茶人王心”。當(dāng)我問他泡茶有何心得的時候,他的回答讓我很意外,他說:“泡茶,很簡單,只要不燙到手就行了,幾歲的孩子都能泡!”想不到,在沖泡過無數(shù)珍貴的普洱老茶之后,王心說出的竟是這樣一句大道至簡的話。
泡茶是件小事,抓一把茶葉往水杯里一扔,開水一沖便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雕飾,也不一定要用名貴的茶具。就像林語堂先生說的:“中國人只要有一壺茶,走到哪里都是快樂的。”
泡茶也不是件小事,醒茶、備器、選水、溫杯、撬茶、注水、出湯……在事茶人面前,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必須一絲不茍,方能彰顯茶之至味。尤其是沖泡普洱茶,甚至被茶人們稱為“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因為普洱茶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成為藝術(shù)品的——時間的藝術(shù)。它富于變化,富有個性,富于美感,所以,沖泡普洱茶,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定式”,沖泡時需要尋出茶的特性,順勢而為,和茶產(chǎn)生共鳴,讓茶釋放出最佳滋味。
茶可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里的“茶”,也可以是“琴棋書畫詩酒茶”里的“茶”。所以,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復(fù)雜,一款茶也可以有n種泡法,有n種品飲的場景,這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未知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