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拆了個茶友寄來的品鑒樣,剛好標明了海拔及產(chǎn)地。大家可以將周四播出的內(nèi)容與今天的品鑒報告對比一下。我們就來看一看這茶的品質(zhì)。順便說一句大朝山是臨滄云縣的一個鎮(zhèn),那里也有一些品質(zhì)很好的茶。
第一泡
湯色清亮,呈淡黃色,稍帶一點綠。茶湯香較淡,掛杯香還是比較好的,香型呈蜜香中帶一點點花香味。
第二泡
茶味有些薄,帶水味??酀渡灾?,澀似乎更明顯一些,苦化得比較快,澀化得比較慢。
第三泡
茶湯的質(zhì)感不是太好,有些薄寡了,水路也較為粗糙。回甘很淡,有掛口的跡象,主要表現(xiàn)在整個舌面及上顎。
第四泡
此茶的茶氣較弱,幾乎無體感??辔都又兀一寐?,有掛喉的感覺。
第五泡
茶味變淡,相反苦澀味變重,茶香也衰退得難以感覺到了,此茶耐泡性差。
觀葉底
此茶葉底的一致性還好,雜茶少,葉片薄,彈性不好,采摘倒是比較標準,應(yīng)該是夏茶。
結(jié)論
此茶不是秋茶,為雨水茶,且樹齡不夠100年,大約40~50年左右。海拔較低,應(yīng)該不夠1700米,且差距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