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前準備1、選地:苜蓿適宜在地勢較高、平坦、排水很好、土層深厚、中性或微堿性沙壤土或堆土中生長。下列各類地塊不宜種植苜蓿:低洼易積水地塊;鹽分含量超過0.3%的地塊;ph值小于6.0的塊;重茬地塊;雜草較多且控制不力的地塊。2、整地:整地要求掌握好的墑情,土壤含水量粘壤土應(yīng)為18-20%的,沙壤土為20-23%;耕地深度在20厘米以上;耕后要求地面平整,土壤顆粒細勻,緊實度適宜,以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低洼鹽堿地要挖好灌溉和排水溝;在土壤水份不足時,應(yīng)在播前進行鎮(zhèn)壓。3、土壤改良:苜蓿在ph值為6.5-7.5間的土壤中生長良好。我國南方夏季高溫多雨,鹽基離子大量淋失,導(dǎo)致土壤多呈酸性,一般經(jīng)驗是:當ph值為5.5-6.0時,每畝施石灰75-100公斤;當ph值為5.0-5.5時,粘壤土每畝施150-200公斤,沙壤土100-150公斤;當ph值小于5.0時,每畝需施石灰200公斤以上,ph值越低施用量超大;在冷濕地區(qū)施用量要大一些,燥熱地區(qū)施用量要小一些。石灰對土壤的反應(yīng)緩慢,在強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應(yīng)在播前一年或一年以上施入,若所需石灰量大,應(yīng)分項施用。施用時可將石灰均勻撒于地表,結(jié)合耕翻,使石灰與耕作層土壤充分摻混。在南方沿海,鹽堿過量的地區(qū)不能種植苜蓿,較輕的地塊的改良措施如下:1、深挖排灌溝,引淡水洗鹽,排水溝深度1.5米以,間距60-80米為宜;2、平整土地,雨后中耕,防治返鹽;3、增施有機肥料。4、土壤測定及底肥施入:在播前,必須測定土壤酸堿及養(yǎng)分含量以確定底肥及石灰的施用量,底肥施用量如下:氮肥:在苜蓿幼苗期,根瘤尚未形成之前,苜蓿對氮肥有一定需求,對于土壤耕作層有機質(zhì)大于1.5%,全氮大于0.1%的地塊,畝施氮肥1-3公斤,其他地塊2-4公斤。磷肥:對于土壤耕層有效磷大于15ppm的地塊,畝施肥4-5公斤,其它地塊6-7公斤,酸性土壤宜選用鈣鎂磷肥。鉀肥:苜蓿對鉀肥需求量很大,而南方大多數(shù)地區(qū)缺鉀。因此應(yīng)該充分重視鉀肥施用。對于土壤層有效鉀大于110ppm的地塊,畝施鉀肥7-9公斤,其它地塊8-10公斤。鈣、鎂、硫肥:可結(jié)合石灰、磷肥的施用進行。微肥:我國南方酸性土壤缺硼、鉬、鋅面積較大,一般畝施硼砂0.5-1公斤,銅酸銨10-15克,硫酸鋅0.5-1公斤。微肥常配合大量元素肥料做底肥施用。底肥施用方式有撒施、條施兩種。撒施可結(jié)合耕翻進行,適用于施肥量較大的情況。要求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條施即將肥料施于播種溝內(nèi)或其附近。條施時應(yīng)注意種子與肥料的隔離,多與播種同步進行。下列情況適合條施:肥料用量少;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如磷肥:土壤肥力較低。5、選種與種子處理:我國南方地區(qū)適宜選擇秋眠級數(shù)為7-9之間耐高溫高濕的品種。播種之前應(yīng)對苜蓿種子進行根瘤菌接種。方法是將根瘤菌劑按廠家說明拌好,與苜蓿種子充分攪拌混勻即可。種子處理還包括微肥包衣,即在硼、鉬等微量元素嚴重缺乏的地區(qū)可將微肥稀釋后,通過粘合劑包裹于種子表面作為種肥。6、播前雜草防除:南方地區(qū)草害較重,在荒地上種植苜蓿應(yīng)充分進行除草,常采用在耕翻前噴施草甘磷或克無蹤的辦法,除草劑的用法和用量可參照廠家說明。
二、播種1、播期:苜蓿播種一般分春播、夏播和秋播3個時期。南方地區(qū)宜采用秋播,一般在9月初至10月中旬,第一次霜凍前60天進行。2、播種方式:苜蓿常用的播種方式有撒播、條播兩種。撒播適于人少地多、管理要求不高且雜草不多或丘陵山地等不宜進行機械化操作的情況,方法是將種子均勻的撒在整好的地表,后耙耬一遍,使種子淺覆土,隨即鎮(zhèn)壓,覆土深度不要超過2厘米,播量為1.0-1.5公斤/畝。條播是苜蓿種植中最常用的方法,適宜于機械化作業(yè),行距為30厘米,覆土深度為1.5-2.0厘米。坡度較大的地塊,應(yīng)采用等高線條播的辦法以蓄水保肥。播量為1.0-1.05公斤/畝。3、播后苗前雜草防除:可選用乙草胺、都爾、地胺、普施特等苗前除草劑,用量及用法參照廠家說明。
三、苗期管理1、雜草防除:在沒有施用苗前除草劑或施用效果不佳而導(dǎo)致苗期雜草危害嚴重的情況下,應(yīng)盡早進行雜草防除。面積較小進可采用人工除草的辦法。苗后除草劑的施用是最常用的苗期雜草管理措施??蛇x用精禾草克、穩(wěn)殺得,高級蓋草能防治單子葉雜草,苯達松可防治雙子葉雜草,但應(yīng)注意對后用物的選擇,除草劑宜在苜蓿2-3葉期,雜草3-4葉期之前施用,用法及用量參照廠家說明。2、田間灌水與排水:苗期苜蓿遇旱則生長不良,應(yīng)隨時灌溉;在雨水較多的情況下,苜蓿幼苗又會因淹水而死亡,因此必須做好田間排水工作。3、病蟲害防治:苗期苜蓿易因土壤濕度過大而感染立枯病、根腐病等根或部病害,可選可敵克松、立枯凈等進行播前種子處理或土壤處理或苗后噴霧進行防治。苜蓿在苗期易受地老虎的危害,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每畝50毫克和加水適量,與125-175公斤細沙混拌后順壟低撒,施于幼苗根附近。或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施在幼苗根際處進行防治。
四、建成苜蓿田田間管理1、水分管理:苜蓿對水分敏感,苜蓿生長中應(yīng)控制適宜土壤水份。苜?,F(xiàn)蕾期需水量最大,要求土壤含水量為60-80%,水分不足時應(yīng)及時灌溉。南方雨水較多,應(yīng)特別注意田間的排水保證田間無積水。2、追肥:根據(jù)田間植株表現(xiàn),適時追肥以補充土壤養(yǎng)分。氮肥:接種過根瘤菌劑的苜蓿一般很少追施氮肥。但一些高產(chǎn)苜蓿田應(yīng)適當施一定量的氮肥,以補根瘤菌固氮之不足。同時在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或孕蕾期根瘤老化,固氮能力下降時,需追施氮肥,一般每畝地施氮2-3公斤。磷肥:當苜蓿葉變小,顏色暗綠,葉片變厚時表明缺乏磷素,需立即適施磷肥,一般施鈣鎂磷肥15-30公斤/畝。鉀肥:當植株病蟲害增多,光合作用減弱,莖細小柔弱易倒伏,即可能是缺鉀造成的。典型的缺鉀癥狀是葉緣有灰白色的斑點。常用磷酸鉀8-10公斤/畝,葉面噴施,濃度為0.5-1%;或氯化鉀8-10公斤/畝;或草木灰50-100公斤/畝。返青及每次一刈割后施入少量石灰,可增加土壤中鈣鎂含量;降低有害的鐵、錳、鋁離子的含量,提高鉬和磷的利用率。硫的缺乏可導(dǎo)致苜蓿低矮或生長不良,可施石膏補充。微量元素:硼的缺乏時,苜蓿葉發(fā)黃、發(fā)紅、嚴重時新葉死亡,一般用硼砂1.5-3.0公斤/畝稀釋葉而噴施。鉬在南方酸性土壤中較缺乏,可用鉬酸銨10-30克制成0.5%溶液葉面噴施。鋅的缺乏易導(dǎo)致小葉病,可葉面噴施硫酸鋅補充。苜蓿田間管理中,應(yīng)制定系統(tǒng)的追肥制度,定時、定量、定配比的補充營養(yǎng)元素。一般在越冬前或返青后,每次收割后追肥,其中n:p:k=2:5:8,并配施適量微量元素如:硼,鉬等。3、病、蟲、草害治理病害防治:苜蓿田常見的病害及其化學防治辦法如下:病害名稱:苜蓿褐斑病病狀: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點狀淺色綠斑,后擴大呈圓形,后期病斑上有褐色的盤狀隆起?;瘜W藥劑:百菌清、苯菌靈、代森錳、甲基托布津。病害名稱:苜蓿銹病病狀:受害葉片起初出現(xiàn)綠斑,稍隆起,病斑近圓形或橢圓形,后表皮破裂散出孢子,葉片皺縮,卷曲、脫落?;瘜W藥劑:波爾多液、代森錳鋅、粉繡寧、百菌清。病害名稱:苜蓿白粉病病狀:植株出現(xiàn)白色覆層,后期覆層內(nèi)出現(xiàn)黃色后深褐色閉囊原,植株生長不良,易落葉?;瘜W藥劑:甲基托布津、靈菌丹、苯菌靈、粉銹寧病害名稱:苜蓿霜霉病病狀:葉面出現(xiàn)退綠斑,形狀不規(guī)則,無明顯邊緣,葉背出現(xiàn)灰色淡紫色的霉層。葉片多向下卷曲,病株莖桿扭曲,變粗,節(jié)間縮短,全株退綠?;瘜W藥劑:波爾多液、代森錳鋅、百菌清。病害名稱:苜蓿黃斑病病狀:受害葉片上初期出現(xiàn)淺褐色的小點,后擴大成退綠斑,隨之變?yōu)辄S色的大斑。病斑呈扇狀、條斑狀或圓形。病葉干枯,提前脫落。后期病組織上出現(xiàn)許多橙黃色到黑色的杯狀小點,即病菌的子囊盤,多生于死亡的葉背上?;瘜W藥劑:百菌清、苯菌靈、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病害名稱:苜蓿菌核病病狀:植株的枯萎,嚴重時造成死亡。植株細小,生長不良,常引起草地出現(xiàn)裸地。受害的根莖部出現(xiàn)綿狀的霉層,造成植株軟化腐爛,病部形成鼠糞狀的菌核,菌核切開后,中間是灰白色的蠟狀物?;瘜W藥劑:甲基托布津、菌核凈。蟲害防治:南方苜蓿常見蟲害及其化學防治辦法如下:害蟲:苜蓿潛葉蠅危害癥狀:一年發(fā)生多代,此蟲喜高溫多濕,這時發(fā)病最為嚴重。以幼蟲在葉片內(nèi)潛食葉肉,造成盤旋形彎曲道,食痕呈白色,被害狀很明顯。成蟲將卵產(chǎn)于葉組織內(nèi),取食多數(shù)呈釘孔狀。化學藥劑:1.8%愛福丁乳油稀釋2000倍液均勻噴霧;6%煙百素乳油稀釋1000-2000倍液害蟲:苜蓿蚜蟲危害癥狀:一年發(fā)生數(shù)代,以卵在苜蓿或其它豆科植物根基處越冬。危害的高峰期在春秋兩季。幼蟲和成蟲都可危害,用細長的口針刺入莖和葉內(nèi),吸取汁液。為害后,葉子變黃、植株萎蔫、嚴重枯死,引起顯著的減產(chǎn)?;瘜W藥劑:5%涕滅威顆粒劑每畝0.7公斤,在距苜蓿苗10cm處挖坑施入,澆水后覆土,在長達2月內(nèi)防效可達90%以上;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每畝10-18克加水30-50升均勻噴霧。害蟲:薊馬危害癥狀:一種小形昆蟲,一年多代發(fā)生,薊馬產(chǎn)卵于植株的花器和葉上。氣候適宜時,可在2周左右由卵發(fā)育為成蟲。以幼蟲和成蟲為害苜蓿,薊馬在苜蓿返青以后數(shù)量,隨苜蓿不同生育期而有顯著差異,從苜蓿返青以后數(shù)量劇增,開花期達最高峰,結(jié)莢期數(shù)量急劇下降,成熟期數(shù)量更少。以刺吸式口針穿刺花器并吸取汁液。主要為害幼嫩組織,如葉片、花器、嫩莢果,被害部位卷曲、皺縮以致枯死。特別是在花內(nèi)取食,搗散花粉,破壞柱頭,造成落花,莢果被害后形成癟莢及落莢,嚴重影響苜蓿種子產(chǎn)量。化學藥劑:50%甲萘威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霧;90%敵百蟲原粉每畝用藥1兩加水75公斤噴霧。害蟲:金針蟲危害癥狀:幼蟲長期生活于土壤中,取食種子,為害苜蓿十根莖,引起植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