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框架結構中,樓面常常設計為井字梁或十字梁、九宮格式的整體現(xiàn)澆板,而板布筋時,不論板跨中還是板周邊一律相同,如$8@180*180或$10@150*$8@180等等,其實這是很不合理的。
以板跨中配筋為例說明,大家知道板鋼筋的配置是根據內力的大小來決定的,在一個九宮格內,板是四邊支承板,或者說是兩向連續(xù)板,跨中是正彎矩,四邊跨梁上是負彎矩,對角線交點正中點的正彎矩值最大,越往周(梁)邊其彎矩值越小以至為零到負彎矩,為保證安全,板跨中的配筋則是以板正中點的彎矩值來配置的,全塊板沒有變化,從跨中到梁邊都一樣,這顯然是一種浪費。
這從板受力變形也更能形象的說明這個問題,一個簡單的實驗:即用一塊正方形的布或紙蒙緊到一個正方形鋼架或木架上,在其上施力,布的變形就象一個鍋形,正中下懸大而周邊下懸小,也即變形由正中至四邊以從大到小的拋物線形態(tài)變化。變形與內力是成正比的,這提示我們正中內力大,周邊內力小,配筋以內力為依據,顯然正中應密而周邊可稀。
因此在具體施工中,可以大量的節(jié)省鋼筋,方法是:保證跨中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板帶按圖施工,即按圖紙要求布放鋼筋,兩邊則遞次減少鋼筋50%—30%,但不得小于$6@200.,滿堂紅基礎板不得小于$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