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科植物的病害和蟲害很多,但其中為害蘭屬的卻不多。對蘭花的病蟲都以防為主,防重于治,一方面要使蘭花生長健壯,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防止傳染,適當通風。
第一節(jié) 蘭花蟲害
為害蘭花的害蟲有介殼蟲、紅蜘蛛及蛾類、薊馬和蚜蟲等。
一、介殼蟲
介殼蟲是蘭花上最常見的 害蟲。在自然界的野生蘭花也常遭介殼蟲為害。介殼蟲有多種,一般為害較重的有 :盾蚧、條斑粉 蚧,蘭蚧,褐圓蚧,紅蚧,黑點 蛤
此外 ,還有多種介殼蟲都能為害蘭花,介殼蟲多在蘭花水濕過重又不通風時發(fā)生。其通風,減少水濕。并用下列藥物噴灑殺除,但其死后的蚧殼仍附在蘭株上,必要時還得用人工清除。
25%奎惡硫磷乳劑,加水500倍。
20%樂果乳油,加水500一800倍;40%的樂果乳油,
則加水1oo0---500倍;60%的樂果可溶性粉劑, 則加水1oo0---2000倍。
棉油皂用1:50的溶液,連續(xù)噴2一3次。
50%的敵百蟲,用250倍液。
50%的馬拉硫磷,用800一1000倍液。
50%辛硫磷,用800一1000倍液。
50%的1605乳油,用2000---3000倍液;甲基1605的50%乳油,則用1500一2000倍液。
90%氟乙酰胺原粉,用1000一l600倍液。
25%亞胺硫磷乳劑,用400倍液。
50%二溴磷乳油,用500一1000倍液。
另外,也可用煙草莖稈或大蒜搗碎泡水清洗,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二、螨類
這一一類的害蟲為軟體小動物,圓形,卵乳白色,每天產(chǎn)卵1---2粒,5天孵化,經(jīng)1周發(fā)育為成蟲。常見的種有:紅蜘蛛,螨。這類害蟲可用下列藥物殺除:
開樂散35%粉劑,稀釋1000倍。
螨必死可濕性粉劑,稀釋1000倍。
滅螨猛用2000倍液。
殺螨松稀釋1000倍。
殺螨威,用1000倍液。
此外,殺螨特,1605,馬拉硫磷等藥物,也可應(yīng)用。
三、薊馬
薊馬經(jīng)常為害蘭葉,吸食表皮組織,使葉面出現(xiàn)小白點·除為害蘭花外,也能為害柑桔及天南星科的一些植物。
薊馬可用林丹、1605、樂果等藥物噴射。
四、蚜蟲
在農(nóng)作物及園藝花卉上為害的蚜蟲,也能為害蘭花。蚜蟲是最常見的害蟲,種類也多,在天氣干燥時經(jīng)常發(fā)生。常見的有:桃蚜,百合蚜,棉蚜,黑蚜。
蚜蟲可用特普,1605,馬拉硫磷,林丹,畜蟲磷,氧化樂果,魚藤精等藥物噴灑。
此外,還有螞蟻、蛞蝓、蝸牛等小動物為害。可利用食餌誘殺,用麩皮拌以砒霜、敵百蟲等,撒在它們經(jīng)常活動的地方;也可以在潮濕、它們躲藏之地撒以生石灰或食鹽。
第二節(jié) 蘭花病害
蘭花病害的發(fā)生,主要是澆水過多或排水不良空氣不流通和外來病菌感染所致。預(yù)防病害必需注意通風,適當減少水濕,嚴格檢疫避免外來傳染,同時保持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
蘭花常見病有:
一、黑腐病
又稱腐爛病。常為害蘭花葉片,在心葉上發(fā)生最多。最先在葉片上出現(xiàn)紫褐色的病斑,逐漸呈水漬狀并擴大,數(shù)天后葉片變軟發(fā)黑,不久腐爛脫落。也能侵人假鱗莖及葉片基部,使全株變黑枯死。病原為腐霉菌。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劑,硫酸銅,多菌靈,代森鋅,代森銨等殺菌劑噴灑。
二、褐斑病
又稱炭疽病或黑斑病。主要為害蘭葉,最初出現(xiàn)褐色斑點,逐漸擴大呈橢圓形或半圓形的稍為凹陷的輪紋狀斑痕。后來病斑干枯,散放孢子,傳染其他葉片。每年在霉雨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且多為害新芽,嚴重時使整株枯死。其病原菌為gloeosporium orchideorum。要加強通風,控制水濕,發(fā)現(xiàn)病葉立刻剪除銷毀。同時應(yīng)用下列藥劑噴灑:65%代森鋅粉劑,加水600倍;50%多菌靈,稀釋800---1000倍;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也可用苯菌靈、涕必靈、開普頓等藥物。一般每10---15天噴灑1次,連續(xù)2---3次即可消除。
三、蘭花霉菌病
又稱白絹病。最初在土壤表面及蘭莖頸部產(chǎn)生白色菌絲,逐漸向四周蔓延。后來菌絲體糾結(jié)在一起成為栗褐色或藍色菌核。被害蘭花莖基呈水漬狀,腐爛變軟,易于折斷。病原主要是penicillium spp。,在土壤中發(fā)芽入侵。防治方法:消毒土壤,燒毀病株,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噴澆。
四、褐銹病
為害蘭花葉片,葉面生淡褐色或橙黃褐色的細斑點,逐漸發(fā)展,變?yōu)楹谏邏K,最后可使全葉枯萎。病原為uredo japonica。多由盆土過濕或遭寒冷侵襲而引起。用上述殺菌藥劑可以除治。
五、細菌軟腐病
又稱細菌褐斑病。最先在葉片上出現(xiàn)水漬狀小斑點,逐漸由暗綠色變成褐色至黑褐色。患部常有分泌物流世,遇雨水或澆水傳播。其病原為 erwiniacarotovora,e。cypripedii 等。主要為害卡特蘭、蝴蝶蘭,但也能為害蘭屬,可用波爾多液,甲基多硫磷以及上述殺菌藥劑噴灑
六、葉斑病
又稱蘗腐病,主要為害新芽及葉片。最先葉芽基部出現(xiàn)軟爛病斑,像開水燙過的一樣;以后迅速擴展,成為深褐色腐爛大斑塊。此時如用手輕輕一拔,葉片即隨手而起。在不利于發(fā)病的條件下,這些病斑中間變?yōu)榛野咨?外圍有一圈深褐色曲線,分界很明顯。病原為phytomonas cattleyae 。防治方法:控制澆水,多通風,清除病芽及病葉;也可用0,01%的硼酸液噴射;用敵枯雙、二硫磷等噴灑也有一定效果。
七、病毒病
蘭花的病毒病很多,主要是花葉病和枯死病兩類,出現(xiàn)在蘭屬及蘭科其他植物中。常見的有下列數(shù)種:蘭花葉病毒,蘭方班病毒,蘭環(huán)紋枯死病毒,蘭條斑病毒,蝶蘭花 葉病 毒,鳳蘭花葉病毒,卡特蘭枯死病毒。
病毒病在葉片上出現(xiàn)各種花紋的斑點或條紋,逐漸擴大使整個葉片枯黑而死。它是比較難以除治的病,和人類的癌癥一樣。它體積很小,比細菌還小,在化學上很難分離出來,用光學顯微鏡也觀察不到,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出它的構(gòu)造。據(jù)報道病毒是復(fù)雜的核糖核酸聚合分子。一般植物體感染的病毒為單螺旋核糖核酸(rna),外覆蛋白質(zhì),形為長筒形的較復(fù)雜的完整病毒。它在繁殖時為雙螺旋體。它借蛋白質(zhì)引導(dǎo)進人細胞內(nèi)形成病毒粒子,破壞細胞,并立刻復(fù)制毒素核酸形成蛋白質(zhì)外殼。
病毒的來源有:
(1) 由母株上帶來的
(2)由于使用的工具,如剪刀等消毒不嚴,由病株
(3)由昆蟲或其他小動物傳播;
(4)澆水時由于溢水,帶著病毒傳播。
病毒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么特效藥可以除治。圭要以防為主,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病癥即行除去銷毀,防止傳染;使用的工具注意消毒;促進蘭株的茁壯生長,提高抵抗力;避免高溫、干旱和通風不良。據(jù)說我國臺灣制造的培綠素和蘭嘉素對病毒病有相當?shù)寞熜?#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