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書畫詩酒茶、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類俗語相信中國人都耳熟能詳,茶雖然排在最后一位,但它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中卻牽動著重大的歷史進程。
這片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小小樹葉,通過貿易、宗教與文化交流,不但征服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民族,還促成了美國的誕生,推動了英帝國的崛起,加速了清帝國的衰敗。
01
生于南方的中國茶
唐代陸羽《茶經》稱“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國是發(fā)現(xiàn)與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茶樹原產于中國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著樹齡達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樹。四川、湖北一帶的古代巴蜀地區(qū)據(jù)歷史記載是中華茶文化的發(fā)祥地。
02
北上的茶文化
隋唐大運河促進了南北兩地的溝通,使北方人與南方人之間的經濟交往更加頻繁,風俗習慣也互相影響。沒有隋唐運河的開通,飲茶之風的北漸之路恐怕是漫漫無期。中唐以后,唐政府越來越倚重江淮漕運,運河發(fā)揮的社會作用也越來越大,南北各地加速了文化融合的進程,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直到盛唐,北方百姓才較廣泛地接受飲茶文化。
03
唐宋經濟的繁榮
中國茶文化的成熟
唐代以前,我國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南方的經濟文化均落后于北方,但這種局面在中唐已逐漸改變。入宋以后,南方經濟文化迅速崛起,南北經濟差距首次有了重大改變,宋代東南地區(qū)已成為新的文化重心。需要指出的是,經濟與文化一方面密切相關,另一方面,文化的發(fā)展要滯后于經濟的發(fā)展。布羅代爾也指出,植物飲料的機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文化的機遇。唐宋茶文化的擴展一方面以南方文化的迅速發(fā)展為背景,而另一方面也與茶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有本質聯(lián)系,所以不能單純歸結于南方文化的崛起。
茶葉的發(fā)展之路就是中國文化的傳播之路。茶,已經成為中國這個茶葉帝國的一種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