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首要散布在麗江區(qū)域?qū)庉跻妥遄灾慰h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普米族自治縣,其他散居于麗江、永勝、維西諸縣。普米族史稱“西番”,自稱“拍米”, “拍”是“白”的意思,“米”意為人,“拍米”即是白人的意思。普米族源于氐羌族群。早在秦漢時期,其先民西番由甘肅、青海一帶進(jìn)入青藏高原東部區(qū)域,后來順金沙江、雅礱江南遷至川西。東漢時,在川西南形成部落,唐宋時期,逐步久居下來。元代是云南普米族形成的重要時期。1253年,西番人隨忽必烈南征大理國,所以大量西番人遷入云南滇西北一帶,自此在云南生息繁殖,發(fā)展為今日云南的普米族。降至明清,西番的散布愈加廣泛,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流域都有西番人寓居。1960年,依據(jù)本民族的志愿.云南的西番人正式定名為普米族,四川境內(nèi)的西番人則識別為藏族。普米族的言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部和北部兩種方言。因?yàn)榕c白、漢、彝、納西、藏等民族雜居,多數(shù)普米族具有兼通三四種民族言語的身手。普米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運(yùn)用漢文和藏文。
普米族飲用的打油茶獨(dú)具匠心。油茶用土陶罐煨制,將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燙后,加豬油或香油,再加小撮米煎黃,然后參加茶葉,待茶葉烤香后,參加開水煨漲,將茶汁濾人碗中加鹽汀,然后飲用。
另一種飲法是先把花生米、芝麻,黃豆,枇杷、鹽巴、干筍等放在油鍋中,用旺火炒黃炒熟,取出放在茶碗中作配料,然后把茶葉也放在油蝸鍋中炒至微黃時寫入清泉水經(jīng)煮沸頃刻后,將茶葉撈出,再把茶渣倒人有佐料的茶碗中,便變成“打油茶”,打油茶既能解渴、消除疲憊,又是補(bǔ)養(yǎng)身體的保健飲料。所以,如今當(dāng)?shù)氐钠渌褡灞榧岸汲杂筒?。家家都有油茶罐,男女老少都吃茶,一天不吃打油茶;四肢無力腳打顫。這是當(dāng)?shù)孛褡屣嬘么蛴筒璧男蜗竺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