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的光照時數與黑暗時數的交替對植物開花的影響稱為光周期現(xiàn)象。按此反應可將植物分為三類:
(1)長日照植物
植物在開花以前需要有一段時期,每日的光照時數大于14小時的臨界時數稱為長日照植物。如果滿足不了這個條件則植物將仍然處于營養(yǎng)生長階段而不能開花,反之,日照愈長開花愈早。
(2)短日照植物
在開花前需要一段時期每日的光照時數少于12小時的臨界時數的稱為短日照植物。日照時數愈短則開花愈早,但每日的光照時數不得短于維持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光合作用時間。有人認為短日植物需要一定時數的黑暗而非光照。
(3)中日照植物
只有在晝夜長短時數近于相等時才能開花的植物。
(4)中間性植物
對光照與黑暗的長短沒有嚴格的要求,只要發(fā)育成熟,無論長日照條件或短日照條件下均能開花。由于各種植物在長期的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性,即對生境適應的結果,大多是長日照植物發(fā)源于高緯度地區(qū)而短日照植物發(fā)源于低緯度地區(qū),而中間性植物則各地帶均有分布。
日照的長短對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和休眠也有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延長光照時數會促進植物的生長或延長生長期,縮短光照時數則會促使植物進入休眠或縮短生長期。
前蘇聯(lián)曾對歐洲落葉松進行不間斷的光照處理,結果使生長速
度加快了近15倍,我國對杜仲苗施行不斷光照使生長速度增加了一倍。對從南方引種的植物,為了使其及時準備過冬,則可用短日照方法使其提早休眠以增強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