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屬可分為宿根鳶尾和球根鳶尾。宿根鳶尾在許多花圃中作為多年生植物生長,德國鳶尾、西伯利亞鳶尾、黃鳶尾是其最常見的幾種。德國鳶尾開花色彩紛呈:白色、藍色、紫色、紫紅色、黃色和復合色;西伯利亞鳶尾則幾乎都為藍色、藍紫色,極少數(shù)的是白色和黃色;而黃鳶尾則都是黃色的。
球根鳶尾包含的組群數(shù)量可謂非常少。然而,在商業(yè)化的花卉生產(chǎn)中,這些組群卻是極為重要的。其中,網(wǎng)脈鳶尾組群由一些開花早,開花期短的栽培品種組成。例如藍紫色的網(wǎng)脈鳶尾和黃色的丹佛鳶尾就是其中兩種。西班牙組群包含了所有荷蘭的鳶尾、西班牙鳶尾和英吉利鳶尾。然而荷蘭鳶尾在這些花卉的生產(chǎn)中是最重要的。
荷蘭鳶尾包括大量栽培品種,“bluemagic”(蘭魔)和“prof.blaauw”(布拉奧)就廣為種植。利用顏色將鳶尾進行分類,其方法是簡單而實用的??煞譃樽仙悺⑺{色類、白色類、黃白色類、黃色與其它諸色相混的混合色類,及多色類。
如果在生產(chǎn)階段周圍的溫度在5℃以下,種球必須種植在溫室中。這是因為鳶尾較易受到凍害,使植株生長停止。在一年的其它時間,當溫度不高于25℃時,可在溫室中種植。當周圍的溫度不低于5℃,土壤溫度不高于20℃時,可在室外種植。在溫室中種植的好處在于可在外界條件不適宜時,可通過通風、遮蔭等方法來盡量維持較均衡的白天和夜間溫度和相對濕度。通過加熱設備,可提高作物的質(zhì)量。溫帶地區(qū),在夏季種植在室外比種植的通風差的溫室中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要好
種植時期
秋-春季種植(新收獲的種球)
一些品種如“bluediamond(藍寶石)”、“bluesail(藍帆)”、“ideal(理想之花)”、“l(fā)ovelyblue(愛藍)”、“whitewedgewood”等從10月中旬起即可種植。“apollo(阿波羅)”、“bluemagic(藍魔)”、“prof.blaauw(布拉奧)”從11月初起可以種植。種植過程中和種植后,土溫均應低于20℃。
關于球莖的大小,最大球莖(周徑10厘米以上)質(zhì)量相對較高。周徑在9-10厘米的種球一般于12月1日種植。由于比前者略小,質(zhì)量要稍微差些。
無論在無供熱的溫室還是在露地,都可以在11月開始栽種。因為鳶尾易受霜害,所以土壤應適當用稻草覆蓋(每100平方米100公斤)。從5月15日起,一些品種如“royalyellow(皇家黃)”、“yellowqueen(黃皇后)”已不能再貯藏下去,而且也不能再使
用了。在5月15日前,所有種球都可使用。在溫帶地區(qū),所有的種球(大規(guī)格或小規(guī)格)都可以在1月1日在加熱溫室中栽種。
夏季種植
夏季種植鳶尾有一定風險。因為鳶尾產(chǎn)量直接依賴于生長期的溫度。如果預計平均溫度高于25℃,那么種植計劃將不得不取消。此時,種植只能提前或延期。
秋季種植(延遲種植的種球)
根據(jù)土壤溫度(最好低于20℃),可在9月1日開始栽培,或者在溫帶地區(qū)使用“bluemagic(藍魔)”、“ideal(理想之花)”和“prof.blaauw(布拉奧)”這些品種提前栽種。
在此期間,只有種球規(guī)格在9-10厘米和10厘米以上的才合適種植。
表1中總結了不同品種所推薦的種植時期。如果該品種被推薦,表中還同時列出了相應的種植密度。
種植方法
鳶尾通常用大拇指壓入土中。種植前土壤需打松并使其稍微濕潤。接著,用拇指輕輕壓每一個球莖,直到球莖大部分都沒入土中。這種方法稱作“指壓法”。上述一系列操作均是為了保護球莖根冠和萌發(fā)的根免受損傷。
在溫室和露地,如果預計植株生長前出現(xiàn)霜降,最好將種球種植在苗床上。種植后,在苗床上蓋土,直到球尖剛好被蓋住。這種處理方法同樣適于在暖氣候條件,以防止球根處土溫高于20℃。
種植深度和密度
鳶尾種球種植時需格外注意。特別在根系開始生長時,盡量避免損傷根系。采用指壓法,要小心地將球莖的3/4部分按入土中。苗床種植深度在7-10厘米,然后用土覆蓋至球尖處。與淺植相比,深植防止凍害并使球基部的土溫維持理想的溫度。種植淺的球莖會因土壤干燥而受損。在狂風大作時,植株會倒伏。在一年中的高溫期上面土壤易變干,根系濕度不夠?;谶@種原因,在土壤變干前覆蓋土壤(使用稻草、稻殼或遮蔭網(wǎng))。
種植密度依不同品種、球莖大小、種植期、種植地點的不同而不同。以下表格就根據(jù)以上因素,給出種植密度。
植株的支撐
根據(jù)種植期、氣候和品種的不同,在植株生長期內(nèi)都應為植株設置支撐物。例如:秋季溫帶地區(qū)種植相對較長,應提供支撐物。其他月份尤其在夏季,當植株高度超過80厘米時,支撐物很重要。采收時切花被摘除而非切除,保護物可使植株避免倒伏。通常作為支撐物的是菊花網(wǎng)。它在確定種植密度時也起到作用。隨著植株的生長,支撐網(wǎng)也相應升高。
土壤
對于鳶尾切花的生產(chǎn),實際上在任何類型的土壤中都可以進行,只要它排水良好,保濕性強,且不板結者(否則會限制植株生長)。土壤結構好是基本的條件,因為這對經(jīng)常大量種植生長期短的鳶尾是非常必要的。
在重壤土中,建議加入諸如泥炭、蛭石或粗沙,與25厘米左右深的土壤進行混合,以對土壤進行改良。
易板結的土壤,種植后可在土壤表層覆蓋一層諸如稻殼、稻草、松針、黑色泥炭或類似的材料來防止土壤板結。也可用次方法來防止土壤很快變干。
為了使過多的水分應快速排除,應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這樣也使用水對溫室土壤進行淋洗成為了可能。該處理可防止在種植喜肥作物或某種植階段使用水分較少而引起鹽分的積累問題。
鹽敏性
鳶尾是鹽敏性植物。鹽分過高的土壤中,根系生長緩慢,甚至受損傷,并且限制植株吸收水分,導致花朵脫水。
為了降低過高的鹽濃度,在種植前需要將土壤徹底淋洗(每平方米土表用200-400毫米水淋洗)。
在種植施肥較多的如菊花、玫瑰、康乃馨、西紅柿等作物或某階段澆水較少后,會引起土壤中鹽分含量過高。土壤鹽分含量高還有可能是在種植如小菖蘭等收獲晚的作物后引起。因此,建議在種植前或剛種植后不宜大量使用合成肥料。為此,至少在開始種植6周前做一次土壤抽樣調(diào)查,這樣可以得到土壤中各種鹽含量的數(shù)值。
土壤樣本中以下各元素勿必不能超過所推薦的水平:
全鹽(導電值)1.0-1.5毫摩爾25℃土壤中
氯鹽(食用鹽)1.5-2.0毫當量
鉀鹽0.8-1.5毫當量
氮鹽1.0-2.0毫當量
鎂鹽2.0毫當量
磷鹽每升不超過5.0毫克
灌溉水的電解電導水平一定不能超過0.5毫西門子/厘米。在溫室中使用氯鹽濃度不超過50毫克/升;在露地中使用氯鹽濃度則不能超過450毫克/升。如果灌溉水不能達到標準,則不能進行鳶尾生產(chǎn)。
但是,由于各種情況使灌溉水中鹽分濃度超標,土壤應盡量保持濕潤,這樣可防止因土壤干燥而引起鹽濃度的上升。
施肥
一般來說,種植前施基肥的方法并不可取,因為這會提高土壤中鹽分的濃度,而延緩鳶尾的根系生長。種植前對土壤的抽樣調(diào)查以確保土壤含有正確的營養(yǎng)成分。抽樣一定要在對土壤處理和淋洗后進行。這樣,所缺的養(yǎng)分可通過以后直接給土壤中補充肥料來得到。鳶尾對氟元素敏感,因此,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鹽肥料禁止使用。反之,如二磷酸鹽肥料則應使用。
雜草控制
鳶尾的生長過程只需8-12周,在這么短的生長時間里,如果對土壤進行過蒸、淹、犁等處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長過程中不必考慮除草問題。植株種植后,主要使用化學除草劑來清除雜草。但施用時注意不能對植株造成傷害。
如果植株種植后,地里開始生長雜草,那么只有在種球被埋得足夠深的時候才可以施用除草劑。種球新萌生的幼芽至少在土壤以下2厘米處才不會受到除草劑的危害。
在植株展葉之前,溫室或露地中的小草可通過噴施適宜的除草劑來控制其生長。如果普通除草劑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一年生的牧草雜草,就應改用復合除草劑。施用的時候是在天快要黑的時候,噴施在植株上,再噴足夠的水。次日清晨,從植株頂部徹底沖洗。由于除草劑有殘留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每片地一年中施用的除草劑都要限量,以不超過2次為宜;只在十分必要時再使用除草劑;不要種植對除草劑敏感的品種。
溫室中的生長溫度
種植后,土壤溫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最低溫為5-8℃,最高溫為20℃。土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出苗率。土溫過低會造成開花能力降低,故最適土溫控制在16-18℃之間。
溫室內(nèi)生產(chǎn)鳶尾,最適溫度為15℃。為了縮短生長期,種植時可使用新采收的種球,前4-3周溫室溫度保持在18℃。此溫度可維持到1月1日,但會造成植株弱小。13℃或更低的溫度會延長生長期,同時增加植株重量,但花朵枯萎的機率增加。為了促進開花,如“bluemagic(藍魔)”,如果溫室高溫已經(jīng)被保持著,那么把溫度降低是明智之舉。
秋季,植株生長時,特別在溫帶地區(qū),當光照不足時,溫室溫度必須下調(diào)以防止花朵枯萎。一般控制在10-13℃,以“bluemagic(藍魔)”為例,溫度降低到10-8-5℃,盡量保證植株生長。如果在所有階段葉片顯得過多,那么得考慮修剪掉部分葉片。
生產(chǎn)的日夜平均溫度可在20-23℃,最低溫度為5℃。在高溫和光線較弱的溫室中,缺少光照是造成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
在霜害經(jīng)常發(fā)生的地區(qū),生產(chǎn)只能在溫室中進行。其適合的生長溫度應安排在夜間。因此,不加熱的溫室應提早封閉,以盡可能使夜溫適宜。白天,則要提早通風,以避免出現(xiàn)溫度升至18℃以上而造成危害。遮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