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先坐下喝一杯茶再說。”一見面,德昂族老人楊臘三笑呵呵地站起來就給記者端上了“見面茶”。5月22日,記者慕名來到芒市三臺山鄉(xiāng)出冬瓜村采訪原鄉(xiāng)長楊臘三,聽老鄉(xiāng)長講述德昂族的茶禮和茶俗。
這是一處典型的德昂族院落。爬上一級樓梯之后,就是客廳。在堂屋大門的正上方,兩邊各放置著一盒茶葉??蛷d中央放著一套完整的茶具,還沒進門就聞到了茶香。
泡好茶之后,老人打開了話匣子:“茶是上天賜給德昂人的,是我們的圖騰。在長久的生活中,我們漸漸形成了敬茶、種茶、護茶、尚茶的文化傳統(tǒng)。”“離了茶辦不成事情”,“有茶才能說明‘茶到禮到’”,這是德昂人常掛在口邊的話。茶是德昂人必不可缺的日常生活品,也作為重要的交際手段傳情達意。
茶禮儀、茶習俗幾乎伴隨著每個德昂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德昂族一直自稱是“茶葉的子孫”,認為“茶是德昂族的命脈”,并形成了獨特的茶禮和茶俗。“茶在我們德昂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比較重要的社會地位,你看,我家大門上面放著的這個茶也是禮茶,叫做喬遷茶,是親朋好友們送的,”楊臘三指著大門上放著的兩盒茶葉對記者說,“禮茶可多了,等我慢慢跟你們說。”他向我們一一道來。
楊臘三介紹,有一種茶叫做“遷徙茶”,我們的祖先早期到處漂泊,隨身帶著茶,愿意收留我們的,就會把茶收下,不愿意的,就會拒絕,這種茶叫做“遷徙茶”;安定之后,要安居樂業(yè)了就得送“喬遷茶”;生孩子就送“出生茶”;結(jié)婚了就送“成親茶”??傊f事萬物,都和茶有關(guān),有較大型的社會活動,都得送茶。禮茶有“出生茶”、“認干爹茶”、“成年茶”、“集會茶”、“社交茶”、“戀愛茶”、“說親茶”、“定親茶”、“成親茶”、“敬老茶”、“上房茶”、“分家茶”、“和睦茶”、“遷徙茶”、“祭祀茶”等,德昂族的茶禮和茶俗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席話間,楊臘三簡要地向記者介紹了德昂族主要的茶禮和茶俗。“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園,就有茶文化。”楊臘三告訴記者,他曾是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xiāng)的老鄉(xiāng)長,自前年退休之后,就成了德昂族的茶禮和茶俗的文化傳承者,一門心思放在了德昂族特有的酸茶制作上。獨特的工藝讓他的酸茶聞名遐邇。
“阿公阿祖給我們傳下來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茶文化,我們一定要將它傳承下去。現(xiàn)在,我們出冬瓜村有700多畝茶園,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這些茶,有的賣鮮葉,有的做成酸茶自己食用。早上起來燒一壺茶,喝了再去做事情;中午吃飯前先燒上一壺茶,吃完飯喝了能幫助消化。不喝茶,做什么事情都沒勁。”楊臘三說。
楊臘三口中的酸茶在中國眾多的茶種中特別少見,它由德昂人生產(chǎn),也大多由德昂人消費。“原來很多人都不知道酸茶,但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酸茶還是漸漸被接受了。我國的福建人、廣東人,還有韓國人、澳大利亞人、美國人都喝過我制作的酸茶,走的時候還會帶走一兩公斤。”楊臘三說。
楊臘三告訴記者,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不少人給他下了訂單,要購買手工制作的酸茶。“每年的訂單都有四五百公斤,但我一個人只能做七八十公斤。酸茶的制作工序比較麻煩,有澆茶、發(fā)酵、曬茶、灑水、揉茶、沖茶、做茶餅、蒸茶、曬干等多道工序。”說起制作酸茶的工序來,楊臘三頭頭是道。
目前,楊臘三正在建茶房,希望生產(chǎn)更多的酸茶。“建起茶房之后,每年就能做300公斤左右的酸茶了,希望能帶動大家,把德昂人的茶文化發(fā)展和傳承下去。”楊臘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