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元年,倚邦、易武、曼灑等地的七子餅茶,即將曬青毛茶經(jīng)蒸壓定型做成規(guī)格一致的餅狀茶,再將七子餅為一筒用竹筍葉包裝。民國時期,勐海的茶莊也開始壓制一部分七子餅茶。這種七子餅茶蘊含著團圓美滿、多子多福之意,便于運輸和保管,自然陳化一定年限后還會產(chǎn)生不同的獨特陳香,滋味變醇、變爽、變潤,因此深受各地茶商和消費者的喜愛,特別是港、澳、臺地區(qū)及東南亞國家的華人華僑,對七子餅茶更情有獨鐘。西雙版納境內古茶莊民國初年生產(chǎn)的陳年七子餅,在港臺等地至今仍有極少的一部分一直被保存,被視為收藏珍品。這些珍品七子餅茶主要有:陳期100年左右,被譽為“普洱茶王”的福元昌圓茶;陳期近百年,被譽為“普洱茶后”的同慶號老圓茶;陳期50年~80年的同興圓茶;陳期60多年的同昌圓茶;陳期約60年的楊聘圓茶;陳期約60年的鼎興圓茶等。
20世紀50年代以來,生產(chǎn)的七子餅茶主要有勐海茶廠的“中茶”牌、“大益”牌七子餅茶,其中1974年以前的產(chǎn)品為青餅,1974年以來以熟餅為主,兼有部分青餅。另外,20世紀90年代以來,易武、象明、大渡崗、勐海等地紛紛恢復了傳統(tǒng)七子餅茶的生產(chǎn),年產(chǎn)量至今已達500多噸左右。
2000年以來,餅茶中出現(xiàn)了一類新的產(chǎn)品——紀念餅,因其品質優(yōu)良、產(chǎn)量有限并有特定的紀念意義而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受到了廣大普洱茶愛好者的喜愛,各個廠家也因此制作了各種紀念餅茶,主要有:勐海茶廠2000年生產(chǎn)的“建廠60周年紀念餅”、昆明今雨軒茶莊委托勐海茶廠加工的“2002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餅”;大渡崗茶廠生產(chǎn)的“2002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蘇研討會紀念餅”、2003年生產(chǎn)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紀念餅”、2004年生產(chǎn)的“西雙版納州古茶樹古茶園資源普查紀念餅”;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2004年生產(chǎn)的“西雙版納普洱茶研究院成立紀念餅”等,均為選料考究、制作精良的茶品。2003年以來,州內還有些廠家和單位也制作了若干慶典性紀念生熟普洱茶品,如“昆曼公路思小路開工紀念餅”、“瀾滄江景洪港紀念餅”等,其中不失上品之茶。
《普洱茶文化》陳紅偉,張俊.著【連載】—》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