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國詩人席勒作詞、貝多芬作曲的交響樂名曲《歡樂頌》之名,被中國導演安放到一部歌頌中國中產女青年、準備跨進中產階層女青年的一部火爆電視劇上,一時間刷亂了朋友圈,讓《歡樂頌》隨著天氣火熱了起來,相信也刺激了不少交響樂發(fā)燒友對大師的緬懷。
提到交響樂,益信君想起上個月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的大益茶園史詩交響樂《春萊虹瀚•云南隨想》,這是西方音樂和東方茶道結合的一大創(chuàng)舉。整部樂章既充滿了西方樂曲的悠遠清揚,又兼具了東方情懷的含蓄內斂??桑阒绬??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與茶相關的音樂藝術,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國粹之一——茶樂戲曲。
茶歌起源
在我國,以茶為題材的音樂戲曲豐富多彩,其起源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人民大眾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形成的民間小調;另一類是文人墨客根據(jù)茶鄉(xiāng)風情,借茶抒懷,專門創(chuàng)作而成。這些茶樂戲曲反映了當時的茶農生活和社會面貌,是中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最早有關茶的歌詞出現(xiàn)于西晉的孫楚《出歌》 其稱“姜桂茶舛出巴蜀”,這里所說的“茶舛”,就都是指茶。而至于專門詠歌茶葉的茶歌,在茶文化盛行的唐宋年間佳作頻出,如茶圣陸羽的《六羨茶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還有,皎然的《茶歌》、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等等。此外,在西南山區(qū)也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采茶調,與山歌、盤歌、五更調、川江號子并列成為我國傳統(tǒng)五大民歌歌調。
茶對戲曲的貢獻
茶對戲曲的影響很大,從劇作家、演員到觀眾都喜好飲茶。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開創(chuàng)的藝術流派——“玉茗堂派”(也稱臨川派),因他嗜茶還將住處命名為“玉茗堂”而來。其所作《玉茗堂四夢》刊印后,對當時和后世的戲劇創(chuàng)作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里,也有許多表達茶事的情節(jié)。昆劇《西園記》一開場就是“買到蘭陵美酒,烹來陽羨新茶”讓聽眾一下如臨其境身處茶園。另一部昆劇《鳴鳳記•吃茶》一折,劇中人物借吃茶之機,借題發(fā)揮,怒斥奸雄。到了清朝,涌現(xiàn)出大量以茶產地命名的戲劇劇種,如江西采茶戲、湖北菜茶戲、廣西茶燈戲、云南茶燈戲等。
茶樂新篇章
隨著歷史不斷前進,新的茶樂也悄然誕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的文化藝術運動,也對茶樂戲曲產生了極大的推動。時值今日中華,茶道復興,茶風蔚然,大益作為茶業(yè)知名企業(yè),更是以推廣中華茶文化為企業(yè)責任:開設茶道研修之旅、進入高校組織公益講座等等;還充分挖掘茶鄉(xiāng)勐海民族文化,與音樂大師合作創(chuàng)作出大益史詩交響樂精品樂章《春萊虹瀚•云南隨想》;同時努力探索,將東西方古典樂器完美結合,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代茶樂《新茶樂》?!缎虏铇贰肥菍椴?、水所譜的音樂,更為特別,讓品茶、瀹茶的氛圍一改之前千篇一律配樂舊貌,音樂中所應用的元素更加彰顯茶席中那一份靜謐與靈動之美;選用西洋古典樂器與中國古典樂器以及民族特殊器樂的結合,音色、音律上的特別之處與現(xiàn)代人品茶的心緒一拍即合。
現(xiàn)在,立夏已過,天氣漸漸炎熱,不能親臨交響樂《春萊虹瀚•云南隨想》現(xiàn)場,那就聽一曲《新茶樂》,在煮水烹茶中,過一個清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