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hinese bastardtoadflax herb
【拉丁名】herba thesii
【別名】一棵松、鳳芽蒿、青龍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參、小草、白風(fēng)草
【來源】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辛、澀,涼,入肺、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解署。用于腸炎,肺膿瘍,扁桃體炎,中暑,急性乳腺炎,淋巴結(jié)結(jié)核,急性膀胱炎。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本品又稱百乳草、打食草,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全草。春、秋季采集,曬干。
【化學(xué)成分】含山萘酚-3-葡萄糖-鼠李糖甙、山萘酚、丁二酸、黃芪甙d-甘露醇。
【性味功能】苦澀,溫。補(bǔ)氣益腎,清熱解毒,解暑。
【藥理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主治應(yīng)用】
1.腎虛腰痛:百蕊草15g。用豬瘦肉120g煮湯,以湯煎藥,兌黃酒服。
2.腎虛頭暈:百蕊草15g。水煎取汁煮雞蛋2個(gè),連湯服。
3.急性乳腺炎:(1)百蕊草15-20株。煎汁300ml,以米酒1杯送服。治療三十余例,多在服藥2-3日內(nèi)痊愈或見效。(2)百蕊草(干品),水煎服。春、夏季采集者,每劑15-60g;秋季采集者,每劑60-90g。治療44例,痊愈31例,顯效9例,好轉(zhuǎn)2例,無效2例。平均療程為4日。
4.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百蕊草[用量用法同3(2)],治療大葉性肺炎40例,痊愈30例,顯效2例,好轉(zhuǎn)1例,無效7例,平均療程為12日;治療肺膿瘍14例,痊愈7例,顯效及好轉(zhuǎn)各1例,無效5例。
5.各種感染:(1)百蕊草片(中成藥)每服4片,1日3次。治療各種感染性炎癥共547例,總有效率為85.4%,對肺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感冒發(fā)熱、鼻炎等有較顯著療效。(2)百蕊草素注射液(5g/ml)2ml肌肉注射,1日1-2次。對多種感染性炎癥具有較好療效,對抗生素藥物耐藥的疾病及低熱,療效尤為明顯。
【植物形態(tài)】
1.多年生柔弱草本,高15-40cm。全株多少被白粉,無毛;莖細(xì)長,簇生,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有縱溝。葉線形、長1.5-3.5cm,寬0.5-1.5mm,先端急關(guān)或漸尖,具單脈。花單一,5數(shù),腋生;花梗短或很短,長3- 3. 5mm;苞片1枚,線狀披針形;小苞片2枚,線形,長2-6mm,邊緣粗糙;花被綠白色,長2.5-3mm,花被管呈管狀,花被裂片,先端銳尖,內(nèi)彎,內(nèi)面的微毛不明顯;推蕊不外伸;子房無柄,花柱很短。堅(jiān)果橢圓形或近球形,長或?qū)?-2.5mm,淡綠色,表面有明顯、隆起的網(wǎng)脈,先端的宿存花被近球形,長約2mm;果柄長3. 5mm?;ㄆ?月,果期6月。
2.本變種的果柄長可達(dá)8mm,余與百蕊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