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說到紅茶、綠茶及烏龍茶的飲法,今天我來談談其它幾種茶的飲法。
4. 花茶
花茶,大多是選用芳香濃郁的鮮花和經(jīng)過精工細制的綠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飲用花茶時,如果人數(shù)較少,適宜用“杯飲法”。選用瓷杯沖泡,加蓋五分鐘方可飲用;如果人數(shù)較多,適宜選用“壺飲法”。將花茶在壺中沖泡,待幾分鐘后倒入瓷杯中進行飲用。
飲用花茶避免選用透明玻璃杯,適宜選用白瓷杯,花茶倒入杯中,能夠顯現(xiàn)出花茶的固有湯色,也能保持花茶的芳香。
5. 磚茶
磚茶,顧名思義是像磚塊一樣的茶,這種茶在我國西藏蒙古等常見。磚茶不同地區(qū)飲法不同,常見的是藏式飲法和蒙式飲法。
藏式飲法:先將磚茶切開搗碎,加水烹煮,然后濾清茶汁,倒人預先放有酥油和食鹽的攪拌器中,不斷攪拌,使茶汁與酥油充分混和成乳白色的汁液。之后,將它傾入茶壺,以供食用。
蒙式飲法:將磚茶切開搗碎,用水煮沸數(shù)分鐘,除去茶渣,放進大鍋,摻入牛奶,加水煮沸,然后放進銅壺,再加適量的食鹽,即可成咸甜可口的奶茶。
6. 地區(qū)飲法
根據(jù)地區(qū)的不同,也有將茶葉燒紙成湯肴或者做成菜肴的方法,常見的有烤茶煨茶、打油茶和竹筒茶。
烤茶:常見于云南地區(qū)。用椒、姜、桂與茶共煮而飲。用于烤茶的茶葉一般是曬青毛茶。
煨茶:常見于傣族、佤族。用的是從茶樹上采下的一芽五六片葉的新鮮嫩枝條,帶回家中,直接放在明火上烘燒至焦黃后,再放入茶罐內(nèi)煮飲。
打油茶:常見于云南、貴州、湖南、廣西互相毗鄰的地區(qū)。將葉放人甑中或鍋中蒸煮,等葉變黃,取出淌干,加米湯少許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烤干,充分干燥后成為打油茶的調(diào)制原料。在烹煮中需在油鍋中加入花生、黃豆、芝麻、玉米花、干筍子等。
竹筒茶:常見于傣族、哈尼族、景頗族人民。先將采下的新鮮茶時用鍋蒸煮,當葉子柔軟時,放在竹簾上搓揉,然后把它裝入竹筒里,用棒椿實,封口,讓它緩慢發(fā)酵。經(jīng)過二三個月后,筒內(nèi)茶葉發(fā)黃,劈開竹筒,取出緊壓的茶葉晾干,裝入瓦罐中,加香油浸腌,隨時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