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ssr分子標記分析了我國36個主要茶樹無性系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結果表明20個issr引物在供試品種中共擴增出368條譜帶,其中多態(tài)性條帶占總條帶的99.7%,引物的多態(tài)性信息指數(pic)平均達0.90。供試品種的基因多樣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數(i)分別為0.23和0.38。茶區(qū)內茶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低于總體水平,江南和華南茶區(qū)主栽無性系品種的多樣性高于西南茶區(qū)。amova分析表明區(qū)域因素引起的變異(占5.6%)遠小于品種因素(占94.4%)。供試品種間的相似系數介于0.58~0.84,平均為0.69,顯示出我國茶樹主栽品種的遺傳基礎已相對比較狹窄。issr聚類分析表明,中國臺灣品種金萱與大陸品種的遺傳距離較遠,形成單獨的個類。35個大陸品種聚成一個大類群,其中除宜紅早形成獨立的個類外,其他品種又聚為3個亞類群。親緣關系樹狀圖在分子水平上顯示了我國主要茶樹無性系品種問的親緣關系,為今后茶樹育種親本的選配提供了理論依據。完成機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遺傳改良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浙江杭州3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