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atoia lepida (cramer)異名parasa lepida (cramer)屬鱗翅目,刺蛾科。別名綠刺蛾。分布北起黑龍江,南至臺灣、海南及廣東、廣西、云南,東起國境線,西自陜西、甘肅折入四川。
寄主 茶、油茶、油桐、蘋果、梨、柿、芒果、桑、核桃、咖啡、刺槐等。
為害特點 幼蟲食害葉片,低齡幼蟲取食表皮或葉肉,致葉片呈半透明枯黃色斑塊。大齡幼蟲食葉呈較平直缺刻,嚴重的把葉片全部吃光,影響茶樹生長和茶葉質量、產量。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0一17mm,翅展35―40mm,頭頂、胸背綠色。胸背中央具1條褐色縱紋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黃褐色。雌蛾觸角基部絲狀,雄蛾雙櫛齒狀。雌、雄蛾觸角上部均為短單相齒狀,前翅綠色,肩角處有1塊深褐色尖刀形基斑,外緣具深棕色寬帶;后翅淺黃色,外緣帶褐色。前足基部生一綠色圓斑。卵扁平光滑,橢圓形,淺黃綠色。末齡幼蟲體長25mm,粉綠色,背面稍白,背中央具紫色或暗綠色帶3條,亞背區(qū)、亞側區(qū)上各具一列帶短刺的瘤,前面和后面的瘤紅色。蛹橢圓形。繭棕色,較扁平,橢圓或紡錘形。
生活習性 年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枝干上結繭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并產卵。一代幼蟲為害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二代為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成蟲有趨光性,雌蛾喜歡晚上把卵產在葉背上,十多?;驍凳E帕谐婶~鱗狀卵塊,上覆一層淺黃色膠狀物。每雌產卵期2―3天,產卵量100一200粒。低齡幼蟲群集性強,3―4齡開始分散,共8―9齡。老熟幼蟲在茶樹中下部枝干上結繭化蛹。天敵有爪哇刺蛾寄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摘蟲繭,放入紗籠,網孔以刺娥成蟲不能逃出為準,保護和引放寄生蜂。(2)幼蟲群集為害期人工捕殺,捕殺時注意幼蟲毒毛。(3)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