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女醫(yī)明妃傳》熱播熒屏,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劇中的女醫(yī),開出了不少奇特的偏方。一時間,引來了中醫(yī)學者的輪番解讀。其實不止是中醫(yī)方劑,這部劇中關于飲茶的鏡頭也多有偏頗。
蓋碗茶:不能隨便喝
《女醫(yī)明妃傳》第11集中,男女主人公坐在屋中互訴衷腸。譚允賢在朱祁鈺的茶杯中,放入了一顆蓮子。朱祁鈺會心一笑,默默念了句:“蓮子清如許”。譚允賢借著一顆蓮子,表明了自己的貞潔。隨著朱祁鈺飲下這杯茶,倆人也正式確立了戀人關系。從某種程度講,這杯茶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但這杯茶,也讓《女醫(yī)明妃傳》成了穿越劇。
《女醫(yī)明妃傳》,以明中期為歷史背景編寫。但男主角朱祁鈺手中端的蓋碗茶,在明代還沒有出現(xiàn)。其實,蓋碗是編劇們非常愛用的一樣道具。話不投機,主人公端起蓋碗表示送客。心情煩躁,主人公摔碎蓋碗表示憤怒。至于涉及喝茶的鏡頭,則幾乎一律全用蓋碗??珊苌儆腥讼脒^,蓋碗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
蓋碗,由“蓋”、“碗”和“托”三部分組成。所以,也叫三才碗或三才杯。其實,這三個零部件都是古已有之。但是它們大都獨立工作,或者兩兩組合。到了清代,才將這三者組合在一起,成就了蓋碗。從文物遺存以及文獻記載上看,蓋碗的出現(xiàn)大致在清代雍正年間。話句話說,《女醫(yī)明妃傳》時代蓋碗還沒發(fā)明出來呢?!杜t(yī)明妃傳》,朱祁鈺喝茶大穿幫?
那《女醫(yī)明妃傳》的年代,到底怎么喝茶呢?
點茶法:貴族的游戲
明代,在中國茶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明代飲茶的方式也可謂繼往開來。首先,宋代的點茶古法在那時還依稀可見。明代朱權《茶譜》記載:
“凡欲點茶、先須熁盞。盞冷則茶沉,茶少則云腳散,湯多則粥面聚。以一匕投盞內,先注湯少許調勻,旋添入,環(huán)回擊拂,湯上盞可七分則止。著盞無水痕為妙。”
這位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他所撰寫的《茶譜》,大致反映了明代早期的飲茶風尚??梢?,那時自北宋遺留下來的“點茶法”仍在。當時的人,還可以熟練掌握點茶手法。朱權《茶譜》中收錄“點茶法”,也可見這是上流社會的一種飲茶方式。
明初的貴族,在繼承宋代“點茶法”的基礎上也有創(chuàng)新。朱權《茶譜》記載:
“今人以果品為換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蓪⑤砝贁?shù)枚投于甌內罨之。少傾,其花自開。甌未至唇,香氣盈鼻矣。”
將梅花、桂花、茉莉的花蕾投入茶盞中沖泡,在靜候其默默綻放。單看這種玩法,又有誰敢說中國人不懂得情調與浪漫呢?其實《女醫(yī)明妃傳》的編劇,大可將這個手法照搬進第11集表白橋段。那種效果,遠不是一顆蓮子可比。
瀹茶法:神秘又熟悉
點茶法雖雅,但是畢竟過于繁復。到了明代后期,已經很少有人提及。時至今日,反而要去日本茶道中才能見到中國古老點茶之法的蹤跡。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算是一件憾事。
但隨著散茶的興起,明代進入了“瀹茶”時代。通俗地講,“瀹泡法”就是今天“壺泡法” 的前身。這種飲茶方式簡便易行,且保留了茶葉的清香原味。所以,受到了文人們的追捧。“瀹泡法”,也開啟了中國飲茶的新風尚。
明代這種“瀹茶”方法,比今天的壺泡法還要更為講究一些。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載:
“先握茶手中,俟湯既入壺,隨手投茶湯。叢蓋覆定。三呼吸時,次滿傾盂內,重投壺內,用以動蕩香韻,兼色不沉滯。更三呼吸頃,以定其浮薄。然后瀉以供客,則乳嫩清滑,馥郁鼻端。”
與如今先投茶葉不同,明代“瀹茶法”是先注水后放茶。用自己的呼吸,來量化泡茶的時間。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時間長短,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這樣泡出的茶湯,就有了“病可令起??闪钏?rdquo;的奇效。
可以說,“瀹茶法”是以茶壺為核心的飲茶法。也正因如此,紫砂壺在明代開始發(fā)展起來。再經過清代的繼承與完善,最終成就了如今的馳名中外的紫砂壺技藝。那是后話,這里不多贅述。如今,潮汕地區(qū)仍保留著自己特有的飲茶習俗——功夫茶。而潮汕功夫茶的技法中,就有著明代“瀹茶”的痕跡。
借著《女醫(yī)明妃傳》的錯誤,簡單梳理了一下明代飲茶風尚。但關于明代飲茶,可圈可點之處還有很多。以后有機會,再另作專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