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植前準備
一是對移植的樹種、樹齡、定植時間、目前生長情況、發(fā)枝能力、病蟲害情況、根系生長等進行了解;二是考察樹木生長和種植地環(huán)境情況,判斷大樹是否滿足移植的條件;三是調(diào)查大樹種植地的土質(zhì)地下水位、地下管線等環(huán)境情況。在挖掘前,需將移植的樹木按一定方式統(tǒng)一編號,并用油漆在樹體上做好標記。然后,即可進行移植方案的制定,根據(jù)調(diào)查的內(nèi)容,確定移植的時間、斷根縮坨、修剪的方法與程度、挖穴的大小、運輸?shù)倪^程、栽后的養(yǎng)護管理等。
1.2 斷根縮坨
大樹移植的關(guān)鍵之一是土球范圍內(nèi)吸收根的數(shù)量。因此,需要對移植的大樹做斷根縮坨處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斷根時間應在移植前一年春季或秋季,以樹干為中心,以胸徑的4~5倍為半徑畫1個圓,在圓的外圍開挖寬50 cm、深40~80 cm的溝槽,將溝內(nèi)的細根全部切斷。挖掘時,如遇較粗的根,應用修枝剪或手鋸切斷,不能硬鏟,以免造成散坨,使之與溝內(nèi)的內(nèi)壁齊平,并且保留1~2條粗根不切斷,在溝內(nèi)將粗根部分環(huán)狀剝皮,寬約1 cm,這樣既可以維持其吸水功能又可以固定樹體,避免風倒。溝挖好后,填入肥沃的壤土夯實,定期澆水。溝內(nèi)切斷、環(huán)剝的根可在土球范圍內(nèi)萌生大量的細根,從而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而且斷根縮坨使大樹根圍縮小,便于起運,降低成本,縮短恢復時間。
1.3 挖掘
在挖掘前 2~3 d內(nèi),對樹木根部澆水,澆水的時間與水量視天氣與土壤干濕狀況而定,使樹體在移植前吸足水分,加強根系與土壤的粘著力,有利于土球的捆扎。土球直徑一般要求為樹干直徑的8~10倍,土球高度一般為直徑的2/3左右,挖掘前以樹干為中心,在土球大小的外緣外挖寬度適宜的操作溝,先去表土,以見表根為準,再行下挖,盡量用較鋒利的手鋸鋸斷,以免撕裂樹根。在土球達到要求時進行修整,以上大下小為宜,一般比例是底部為頂部的1/3為宜。再用潤濕過的草繩密繞,將土球橫腰纏繞,寬度占土球直徑的2/3,然后將草繩系于樹干上,上下交叉環(huán)繞呈網(wǎng)絡(luò)狀,捆扎時一定要捆緊捆實,盡量保證土球的完整性,捆扎草繩時力量要均勻,草繩盡量深入土球的底部緊貼土球,以防止在運輸途中土球散開。土球形狀一般為蘋果形,也可根據(jù)土壤松散程度打包成“井”字形或五角形等。在起吊時一定要將大樹的吊繩處用草繩捆扎,以防吊繩把樹皮磨破。
1.4 提前修剪
水分是保證移植成活的關(guān)鍵因素,因為挖掘前的斷根縮坨措施,大樹在移植后吸收根較少且新根發(fā)生較慢,所以地下根系吸水能力弱。然而,為了盡快恢復大樹的綠化效果,地上部分也不宜修剪過重,起挖后及時進行修剪,視天氣和樹種特性進行修剪,萌芽能力強的可保留主干進行重剪,將大枝截去長度的2/3;萌芽能力弱的應輕剪,修剪量可達1/5~3 /5。無論采取重剪還是輕剪,均應保持切口平滑,對截去大枝的切口處要涂漆,也可用塑料袋在枝頂部鋸口包扎3~5 cm,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成活率。
1.5 裝運
挖掘后使用機械吊運移植大樹,在吊運過程中,要用鋼絲繩纏綁樹干基部,緩慢吊裝,不可碰散土球,損傷枝干。纏綁樹干時一定要在樹干上墊襯橡皮等軟物,以免拉傷大樹。若是高溫天氣裝運或遠距離運輸,則應做好保溫和防曬措施。
1.6 栽植與固定
在栽植時,挖掘的樹坑一定要上下一致,比土球大30~50 cm,樹坑底部施基肥。用吊裝機械將移植樹放入挖掘好的種植穴內(nèi),保持土球的完好無損,然后將土球上的草繩剪斷取出,防止草繩積水漚爛樹根。確定好正確的朝向后向坑內(nèi)填土,填土時邊填邊踩,穴深1/2~2/3時澆定根水,待水下滲后用支柱將樹身支正、支穩(wěn),一般在樹高2/3處支好正三角形樁固定樹體。繼續(xù)回填土,直至與地面相平,在樹穴外緣筑一個高約20 cm的圍堰以便灌水,踩實后,立即澆水,也可用生根粉灌根,促進移栽大樹生根。充分澆水后在樹根附近用干土及時覆蓋,增加保濕度,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
2 養(yǎng)護技術(shù)
2.1 水分管理
樹木栽植后一定要立即澆定根水,水要澆足、澆透,待水全部下滲后及時覆蓋虛土并覆地膜,以利于切斷上下的水分聯(lián)系保持土壤潮濕,提高土溫。但澆水也不可太過頻繁,否則影響土壤的透氣性,抑制根系呼吸,對新根萌生不利。
其次要做好地上部分的保濕工作,尤其是6—9月,氣溫大部分時間在28 ℃以上,且空氣濕度小,水分管理不當會導致樹木死亡,管理上通常所用的方法有:一是噴灌法。在移植地點的夏、秋季主風方向上架設(shè)三角支架,安裝1個高于樹 1 m左右的噴灌裝置,調(diào)節(jié)噴頭使水呈霧狀,使樹干樹葉保持濕潤,降低了樹體溫度,也增加了樹周圍的空氣濕度,減少了樹體水分消耗,噴水可在10:00— 16:00進行,每隔2~3 h噴1次。
二是滴灌法。可以將細的水管螺旋狀纏繞在樹干和樹枝上,按需要在管上打孔,使水可以緩慢流出,同樣可起到濕潤樹干樹枝、減少水分消耗的作用。三是架設(shè)遮陽網(wǎng)??稍跇涔谕鈬鷸|西方向搭蓋遮陽網(wǎng),遮蔭度一般為70%左右,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jié)變化,逐步去掉遮陽網(wǎng)。包干的方法是用草繩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該方法不但可以減少強光直射和熱風吹襲對樹干、樹枝帶來的水分蒸發(fā),另外還可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四是葉面噴水。空氣濕度低和氣溫高時,每天葉面噴水2~3次,以提高樹體濕潤度。
2.2 越冬管理
移植后的大樹生長勢較弱,不耐寒,因此應及時做好保暖工作。具體保暖措施為:一是用草繩繞干,包裹保暖,以有效抵御低溫和寒風侵害。二是用塑料薄膜包裹樹體,提高樹木溫、濕度。三是選擇一天中溫度相對較高的中午澆水或葉面噴水。
2.3 施肥管理
由于移植大樹的根部損傷較大,移植后2年內(nèi)不進行施肥,但在生長期可進行葉面追肥,等到大樹根系萌發(fā)后,則可進行土壤施肥。每隔20~30 d用100 mg/l的尿素和150 mg/l的磷酸二氫鉀噴灑葉面,可維持樹體養(yǎng)分平衡。
2.4 病蟲害防治
大樹移植后需要一個適應新環(huán)境的階段,稱之為緩苗期,此階段需要特別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如腐爛病、蛀干害蟲等,應及時消毒、包裹受傷的樹皮,防止病蟲害的侵害。此外,新長出的嫩枝也易受病蟲害危害,如銹病、尺蠖、蚜蟲等,如果不能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輕則導致大樹的光合作用受影響,重則影響樹木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