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事故后防輻射措施
1. 遠離放射源。遠離放射源是最好的防護辦法。公眾應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護措施,例如可以選用就近的建筑物,關(guān)閉門窗,并根據(jù)地方政府的安排實施有序撤離。核事故發(fā)生時,切忌不能迎著風跑,應盡量往風向的側(cè)面躲。
2. 放射性的粉塵和水蒸氣在大氣中隨著氣流傳播,可以到達很遠的地方,尤其是進入平流層。當年切爾諾貝利的放射性云層傳播到了瑞典,最遠達到了2000公里。粉塵和水蒸氣劑量不會致命,但是會誘發(fā)癌癥,基因變異,生殖畸形等問題。
3. 放射性粉塵和水蒸氣落到地面,通常是夾在雨水之中。所以,在下雨天,絕對不要淋雨,盡量避免直接沾染雨水。并且要密切注意新聞,包括核污染方面的新聞及天氣預報。
4. 盡量避免裸露的身體表面直接接觸放射性粉塵和水蒸氣,尤其是口腔和嘴巴。在放射性塵土和水蒸氣污染期間,多穿衣服出門,戴口罩、帽子、手套,盡量減少裸露身體表面。若懷疑身體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換衣服的方法減少放射性污染。
5. 核輻射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人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狀腺內(nèi),使器官受到較大劑量照射。服用穩(wěn)定性碘片,能阻斷90%放射性碘在甲狀腺內(nèi)沉積。但是,碘片的服用要根據(jù)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評估事故狀態(tài)以后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僅憑個人主觀臆斷或恐懼而擅自服用。此外,食物與水,要確定無污染才能攝入。
6. 出現(xiàn)核輻射事故時,要注意心態(tài)平穩(wěn),千萬不要惶恐不安。公眾必須盡可能獲取可信的突發(fā)事件信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應通過各種手段保持與地方政府信息溝通,切不可輕信謠言與小道消息。
7. 污染期結(jié)束后,做一個放射性檢查。
知識問答
1.穿白衣戴口罩喝板藍根用茶油吃碘片能防輻射嗎?
穿白衣完全沒有意義,戴口罩可能能夠阻止部分放射性微粒進入體內(nèi)形成內(nèi)照射,不過光戴口罩也沒用處,還要戴防毒面具。至于中華神油板藍根或者茶油之類的,完全沒有用處,不是以訛傳訛,就是別有用心。碘防御輻射的原理是甲狀腺容易吸收碘,放射性塵埃中有碘131,如果被吸收危害大,那么就提前服用碘片,一般是碘化鉀,用沒有放射性的碘先讓甲狀腺飽和,然后就不會吸收放射性的碘同位素了。
2.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會存在多久?有多危險?
如果水蒸氣中含有的放射物質(zhì)是n和cs的同位素的話,會迅速降低輻射強度,隨風擴散后,對較遠地方影響不大。事實上,即使沒有核電站,自然界中也有天然的輻射,主要來自宇宙射線,氡氣,人體輻射和去醫(yī)院看病需要的檢查。天然的輻射和人類排放的輻射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只要劑量小就無危險。但是如果反應堆堆芯熔化破裂,裂變產(chǎn)物中,碘141半衰期約為8天,銫137半衰期約為30年,這兩樣尤其是后者是比較致命的放射性元素。
3.到目前為止的輻射水平,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嗎?
nhk的放射物質(zhì)監(jiān)測報告說茨城的輻射測量值為正常的100倍以上, 宇宮都、奇玉縣40倍以上,多數(shù)地區(qū)濃度為正常值個位倍數(shù),東京大約20倍左右,這些正常值的100倍、40倍的數(shù)字應該是相對本底輻射強度而言,看起來很可怕,但放射性元素會衰變,這個效應不一定是長期的。影響主要看總劑量。自然本底一年的總劑量是1~10msv,而一年之中吸收的輻射超過這個劑量的幾倍幾十倍,不會造成顯著的損害。只能從理論上估計增加了某些疾病的概率,并沒有得到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