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菊花褐斑病又稱菊花黑斑病、斑枯病等,是菊花上的一種常見重要病害。初起葉片上出現(xiàn)褐色小點,后擴展為橢圓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深褐色至黑色,病健交界明顯。后期病斑中心變?yōu)榛疑?,并產生小黑點。嚴重時病斑連接成大斑,葉片變黑枯死,大部分病葉不脫落,懸掛在莖稈上,只有頂部幾張葉片脫落。
[病原與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為半知菌類菊殼針孢菌(septoriachrysanthemell sacc.)和鈍頭殼針孢菌(s.obesa syd.)。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和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溫度適宜,分生孢子器于降雨后放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發(fā)病時間從育苗到成株均可發(fā)生,病菌萌發(fā)的最宜溫度為24-28℃,北京地區(qū)8-9月高溫多雨天氣發(fā)病嚴重。病害從下部葉片開始,順序向上枯死。一般早菊品種感病嚴重。
[綜合防治]
(1)加強管理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合理密植,清溝排水,避免連茬。
(2)選種抗病品種要選擇適于當?shù)胤N植的優(yōu)良和抗病品種,如秋色、玉桃、湖上月、紫桂和春舞等等。
(3)藥劑防治定期噴藥保護,幼株20天左右噴1次,成株為15天左右噴1次。如噴80%敵菌丹或50%多菌靈500倍液,或10%寶麗安或12%速保利1000倍液防治。注意藥劑的交換使用,以避免病菌產生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