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學(xué)大家蔡襄在他的《茶錄》里寫道:“泉水不甘,能損茶味。”的確如此。水的甘甜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水中的離子濃度較低。從自來水、礦物質(zhì)水、礦泉水、蒸餾水、山泉水到純凈水,水中的離子濃度越少,純凈度越高,茶湯就會表現(xiàn)得越甘甜。水之甘,是指水質(zhì)甘甜,淡然而無雜味。離子濃度過高或者硬度過高的水,口感均會較差。電導(dǎo)率低于300μs,總硬度低于100mg/l的天然泉水,其所含的礦物鹽類越低,水的口感便會表現(xiàn)得越甘甜。礦物鹽類含量高了,水便會偏苦澀。
朱熹有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之活,是指水有活性,清澈流動,新鮮甘美。水的活性,主要體現(xiàn)在水中的溶解氧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上。“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南宋胡仔讀完蘇軾的《汲江煎茶》后,他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贊曰:“此詩奇甚!茶非活水,則不能發(fā)其鮮馥,東坡深知此理矣!”
我們常說的“活水還須活火烹”,包含著兩層意思:
其一,如田藝蘅言,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不活,不流動,容易滋生病菌和微生物等。
其二,欲得活水,必?fù)窕罨?。活火即烈火,有焰之火。用有焰之火煎水,熱值高,水沸快,水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溢出量相對少些,水味便可保持住鮮爽的特性。
在水體中,氣體的溶解度和溫度是成反比的,所以,如果不用活火,而用低熱值的慢火燒出的沸水,水味和口感便會溫吞偏澀,水的鮮爽滋味便會降低很多。古人有詩:“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閑煎橄欖茶。”用活水泡出的茶,茶湯鮮醇,滋味飽滿。尤其是欖炭水,水甜細(xì)香,可使茶湯蓬蓽生輝。宋代唐庚《斗茶記》中寫道:“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唐庚所言,真知灼見。
茶湯是呈弱酸性的。要保證茶湯中的兒茶素不被氧化,保持茶湯組分的天然穩(wěn)定性,泡茶的水就必須呈微弱酸性或者中性。新鮮水中溶解、保有的二氧化碳,能夠電離出氫離子,保持著水體自然的弱酸性,恰能滿足茶湯不被氧化這一基本要求。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意味著水的新鮮程度和活性越高。假如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偏低,或ph≧7,水質(zhì)偏堿性,就會造成兒茶素的氧化。不僅茶湯的色澤與滋味會受到影響,而且會影響到茶內(nèi)物質(zhì)的浸出率,使茶湯變得淡薄而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