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為胃不是特別好,所以常喝的茶鎖定在青茶、紅茶、黑茶。每年到春茶新茶上市的時候我其實并不是特別關(guān)心,今天一茶友來玩,順手帶了點信陽毛尖的新茶,估計有個三五十克吧,為了對得起這點茶,我專門叫了一個愛喝毛尖的壺友來一起品茶,順便看看這毛尖怎么個泡法。
其實毛尖、毛峰這種比較嫩的茶在器具方面不是特別講究,但在水溫上的學問還是不小。就拿這信陽毛尖來說,水燒開,等水降溫后沖泡(當然,喜歡省事兒的朋友可以直接用純凈水燒80℃的水),三、四級的毛尖用80℃左右水,一級毛尖75℃,特級毛尖用70-75℃。最高水溫不能超過85℃,會影響茶葉中的營養(yǎng)元素。
其次是茶葉用量,1克茶葉適配50到60毫升水,而通常的茶具在150毫升左右,我這個白瓷蓋碗的大小為160ml,所以這里咱取3克茶葉。
天氣有點陰,光線不是特別好,整個畫面有點昏蒼蒼的,不過還是可以看得出黃綠明亮的湯色。
泡毛尖茶的茶器并不是特別講究,蓋碗、玻璃杯、紫砂壺(不蓋蓋子),順便說一句,綠茶養(yǎng)紫砂壺非常好,養(yǎng)出來的壺比鐵觀音養(yǎng)壺更亮,比普洱、紅茶養(yǎng)壺更潤,但是過程有點慢。之所以沒用紫砂壺是因為朋友說想看看這款茶的優(yōu)點缺點,蓋碗可以公平公正的展現(xiàn)茶的特性。
新茶的最大特點就是鮮爽,一泡綠茶,三五好友,悠閑的下午,豈不快哉。
從葉底上看,茶葉多在一芽兩葉,屬于二三級的毛尖茶(想看毛尖怎么分等級的可以去看我昨天那篇關(guān)于毛尖茶的文章哦)
茶葉經(jīng)過沖泡,最先從茶中浸出來的是維生素、氨基酸、咖啡堿等,一般3分鐘,茶湯飲起來已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刺激味;之后,茶多酚物質(zhì)陸續(xù)浸提出來,雖然鮮爽味減少,但苦澀味等相對增加。
信陽毛尖的沖泡次數(shù)多為3次,綠茶第一次沖泡后,茶湯中的水浸出物已占總可溶物的55%左右;第二次沖泡浸出物為總可溶物的30%左右;第三次沖泡為10%左右;第四次沖泡只有1%-3%,其實就是白開水了。所以,一般說來,信陽毛尖茶最好沖泡2—3次;
第一次沖泡后,建議在10分內(nèi)完成聞香、品賞為上。第二次沖泡要在30分內(nèi)品飲為上。第三次沖泡一般就沒什么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