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當(dāng)中的綠茶,從茶園開始就一直保持著“綠”的特點。采摘的鮮葉是綠色的,制成的干茶是綠色的,沖泡出來的茶湯也是綠色的。所以,“湯清葉綠”就成為了綠茶鮮明的特點,這也成為不少茶友判斷茶葉分類的依據(jù),認為“湯清葉綠”的茶葉就一定是綠茶。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里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鐵觀音,是最容易被大家誤認為是綠茶的茶葉。其干茶色澤砂綠,茶湯黃綠明亮,尤其是清香型鐵觀音茶湯色澤會更加偏綠一點。對照綠茶“湯清葉綠”的特點,鐵觀音確實都符合,難怪有人一直認為鐵觀音是綠茶。但其實鐵觀音是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fā)酵茶,屬于烏龍茶。
圖為:鐵觀音干茶及茶湯
還有不少臺灣茶,例如文山包種茶,其干茶外形呈條索狀,色澤墨綠,湯色呈亮麗的綠黃色,看上去跟普通的綠茶并無差別,因此文山包種茶號稱“最接近綠茶的烏龍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依然不是綠茶,即使它也具備“湯清葉綠”的特點,也改變不了它是烏龍茶的本質(zhì)。
圖為:文山包種茶干茶及茶湯
而綠茶之所以會有“湯清葉綠”這樣的特點是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而形成的。綠茶未經(jīng)發(fā)酵,經(jīng)過殺青、揉捻、干燥等工藝制作而成,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鮮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在高溫殺青的過程中消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的綠色。所以綠茶的干茶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葉底都以綠色為主,湯清葉綠也就成為了綠茶的特點。
但是正如文章所提到的,“湯清葉綠”的還有像鐵觀音、文山包種茶等,均不屬于綠茶類。所以,綠茶的確是“湯清葉綠”,但“湯清葉綠”的可不一定是綠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