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蘭又名君影草、草玉鈴。原產于北半球溫帶,歐亞大陸及北美洲均有分布,我國北方有野生。鈴蘭耐嚴寒,喜涼爽陰濕,忌炎熱干燥。為秋植球根花卉。鈴蘭株叢低矮,花具清香,性較堅強,宜作林下或林緣地被植物或盆栽、切花,也常作花境、草坪、坡地以及自然山石旁和巖石園的點綴。鈴蘭全草還可入藥,可強心利尿,醫(yī)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癥 狀:該病危害植株的莖、葉及花序。發(fā)病初期,感病莖及葉上產生淡黃色或淡灰色斑點,以后逐漸擴展成暗褐色、下陷的病斑。在濕度大的條件下,花序受害后腐爛。葉基部鄰近莖部出現腐爛病斑后,可向上、向下擴展,莖基部受害后往往引起植株折倒。發(fā)病后期,病斑上產生灰色霉層及鼠糞狀物,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菌核。
病 原:病原為牡丹葡萄孢菌(botrytis paeoniae oudem),隸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葡萄孢屬真菌。
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菌以菌核在莖基部越冬,來年條件適宜時,菌核萌發(fā)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侵染危害。生長期內,分生孢子可進行多次再侵染。濕度大、通風條件差的溫室,病害發(fā)展快。上市的切花如果放在潮濕的紙袋內過夜,花序很易感病。病原菌還可侵染。
防治方法:
①減少侵染來源:及早拔除重病株燒毀,不要用病株分株繁殖。
②加強栽培管理:不要在種植過牡丹、芍藥等花木的地段或附近地段種植鈴蘭。不要用剪過感病牡丹和芍藥的剪刀再去修剪鈴蘭,更不要在植株潮濕時進行修剪。
③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