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菊是一種草花,花色呈天藍(lán),有白心,別稱為粉蝶花、嬰眼花?;暇湛梢杂糜谑覂?nèi)盆栽種植或者園林綠化盆景,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常常會在路邊或者庭院看到。那么幌菊要怎樣進(jìn)行播種繁殖呢?
幌菊分布于中國臺灣、江西、貴州、云南、西藏、四川、甘肅、河北。印度,不丹,菲律賓,日本也有。生海拔1500-2500米的田野、溝邊、草地及疏林中。耐寒性不強(qiáng),忌炎熱。
幌菊播種的季節(jié) 因為幌菊耐寒性不高并且忌炎熱,所以常常是在九月份中下旬進(jìn)行播種。
幌菊播種的準(zhǔn)備工作 基質(zhì)消毒 播種種子之前一定要對播種用的基質(zhì)進(jìn)行消毒,具體方法最好是把基質(zhì)盆土放在熱鍋里翻炒,提前將土中的害蟲殺死。
催芽 將采集到的種子用溫度適宜的溫?zé)崴萑绞畟€小時,直至種子吸水膨脹,這項工作要根據(jù)種子的具體生長情況決定進(jìn)行與否。
幌菊播種的具體步驟 幌菊種子播種的步驟要根據(jù)種子的情況決定。對于一些可以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夾起的顆粒較大的種子來說,只需要直接把種子放在基質(zhì)里即可,此時要按照3×3的間距點播。播種之后在種子上面覆土,適當(dāng)厚度。播種完成后可以用噴霧器花灑等將基質(zhì)土淋濕,然后見干則澆,控制力度;而對于那些無法用手或者工具夾起的種子來說,可以用沾濕水的牙簽將種子一顆一顆的粘在基質(zhì)上,之后覆土大約一公分,然后向花盆里放水直至水深大約一半深,讓水慢慢浸透盆土基質(zhì),這種方法成為盆浸法。
幌菊播種的注意事項 在播種后如果遇到低溫寒潮一定要用塑料膜包裹,保溫保濕。
栽培技術(shù)
繁殖方法
播種
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進(jìn)行秋播。
基質(zhì)消毒
對播種用的基質(zhì)進(jìn)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
2、催芽
用溫?zé)崴?溫度和洗臉?biāo)畈欢?把種子浸泡 3 ~ 10 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fā)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
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xì)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zhì)的表面上,覆蓋基質(zhì)1 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 1/2 ~ 2/3 ,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zhì)中,
按 3 × 3 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覆蓋基質(zhì),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 ~ 3 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xì)孔花灑把播種基質(zhì)質(zhì)淋濕,以后當(dāng)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
在秋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 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 9 : 30 之前,或者在下午的 3 : 30 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 大多數(shù)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dāng)?shù)亻g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 當(dāng)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 3 片或 3 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上盆移栽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 2 ~ 2 公分厚的粗?;|(zhì)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jī)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 ~ 2 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zhì),厚約 1 ~ 2 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zhì)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 =3 : 1 ;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 =4 :1 : 2 ;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蛘卟萏?+ 珍珠巖 + 陶粒 =2 份 +2 份 +1 份 菜園土 + 爐渣 =3 份 +1 份 草炭 +爐渣+陶粒=2 份 +2 份 +1 份 鋸末 +蛭石+中粗河沙=2份 +2 份 +1 份
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huán)境養(yǎng)護(hù)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jī)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 4 ~ 6 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修剪
每兩個月剪掉一次帶有老葉和黃葉的枝條,只要溫度適宜,能四季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