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食品。在日本有茶葉羊羹、茶葉糖果、茶葉點心以及茶葉泡飯、茶葉掛面等。我國西藏、青海、新疆、內(nèi)蒙古、寧夏等省,把茶看得比糧食還重,一天至少飲4次茶。他們有“寧停三日飯,不停一日茶”的說法。這主要是那里地處高原,氣候干燥寒冷,那里的牧民以奶肉為主食,蔬菜很少。必須以喝茶助消化,去腥膩,解渴御寒,同時提供一些維生素。如不喝茶就胸悶心慌,肚脹厭食,渾身無力。所以《滴露縵錄》中描寫牧民必須喝茶時說:“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
茶葉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古代就有之?!恫衽c茶博錄》中記載:“茶葉可食,去苦味二三次,淘凈,油鹽姜醋調(diào)食。”《救荒本草》記載:“救濟,將嫩葉或冬生葉可煮做羹食。”近幾年我國也研究生產(chǎn)了不少茶葉食品。如茶葉餅干、茶葉奶糖、茶葉羊羹、茶燒蛋、茶燒肉、茶炒蝦仁、茶餃子、茶饅頭等等。
茶葉既然是一種食品,那么它的營養(yǎng)價值有多大,是人們很想知道的問題。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是蛋白質(zhì)、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
1.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
茶葉中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在茶樹鮮葉中約占干物質(zhì)的1%-3%,在成品茶中有所增加,約占15%-30%。如果做成茶膳,不溶解于水的部分也能吸收,營養(yǎng)價值就較大。茶葉作為一種食品,它是屬于一種低熱量的食品,對肥胖人飲食具有重要意義。
茶葉中的氨基酸有20多種,很多是人體所需要的。高檔茶中,嫩的芽葉所制的茶含量較高。茶葉中的氨基酸雖然對人體有益,但從飲茶中得到的氨基酸是微量的,雖然微量,但對人體仍很重要。
2.碳水化合物
即糖類。茶葉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約30%左右,由于在加工中硬化,溶解于水的也不過4%-5%,所以說,飲茶不會得到多少熱量。作為茶膳就可以100%地被人體吸收。
3.脂類物質(zhì)
脂類在茶葉中含量約2%-3%,其中主要是磷脂、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酸脂。這些脂類不但對人有益,特別是脂肪酸中的亞油酸和亞麻酸是人體必須的。作為茶膳這些脂類物質(zhì)不但對身體特別有益,而且能全部吸收。
我國古人就有飲茶后把茶葉吃掉的習慣,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營養(yǎng)。古人這種吃茶“根”的習慣在湖南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肚灏揞愨n》中有這樣的記載:“湘人于茶,不惟飲其汁,輒并茶葉而咀嚼之。人家有客至,必烹茶,若就壺斟之,以奉客為不敬。客去啟茶碗之蓋,中無所有,蓋茶葉已入腹矣。”
4.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
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茶葉中的維生素主要有a、b、c、d、e、k、h、p和肌醇等,這些對人體都十分有益。茶葉中的維生素可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在飲茶中可以得到,如維生素e、p、b等。脂溶性維生素不溶于茶湯,飲茶時如果不把茶根吃下,人體難以得到。這些維生素主要是a、d、e、k等。茶膳,可以將不溶解于茶湯中的維生素,全部進入人體,在體內(nèi)脂肪的作用下被溶解吸收。維生素a含量很高,可以同菠蘿、胡蘿卜相比,每克綠茶中含16mg,紅茶中含7-9mg。
茶葉中的維生素b,全部溶解于茶湯。因此,飲茶全部可以吸收,對身體有良好的作用。如維生素b?,能維持神經(jīng)、心臟及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機能,參加機體內(nèi)糖代謝過程。維生素b?參與體內(nèi)氧化還原反應,維持視網(wǎng)膜正常機能,維持眼的正常視覺功能。維生素b參與體內(nèi)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加強脂肪代謝功能。維生素b?,也能加強脂肪的代謝功能。所以飲茶也是得到維生素b的來源之一,對人體有一定的營養(yǎng)作用。飲茶能得到維生素c、b等人體所需要的有用物質(zhì)。
茶葉中具有營養(yǎng)價值的成分除了維生素外,還有礦物質(zhì)。茶葉中所含的礦物質(zhì)一般為4%-7%,其中50%-60%可以溶解于熱水,做成茶膳能全部被人吸收利用。
無機鹽是生物體的必需組成部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它有維持體液的生理平衡,維持一定的滲透壓,建立溶解所需要的一定條件。人體所需要的元素,在茶葉中絕大部分都含有,所以飲茶和茶膳是獲得這些元素的很好來源。一般每天飲5-6杯茶,吃一道或兩道茶膳,某些有用的礦物質(zhì)可以滿足50%。另外茶葉中含有較多的氟,在飲水低氟地區(qū),茶膳對保護牙齒有很大好處。
總的說來茶葉是一種低熱量的綠色食品,并含有一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可食性纖維素。因此,茶膳從營養(yǎng)角度上說也是一種很好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