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別名映山紅、山鵑,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為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是中大名花之一,被稱為“花中西施”,深受人們喜愛。在南方多為露地栽培,較易,但北方栽培多為盆栽,需精細管理,否則易造成死亡或植株不健壯
在北方栽培杜鵑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1)土壤。杜鵑花喜疏松、通氣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酸性土壤,pi_值為5.0~6.0最為適宜。若用黏土或堿性土,很難成活。而我國北方大多為堿一目土壤,不適宜栽培杜鵑花,因此,栽培時一定要選擇酸性的草炭土或混有松針的榭針土,也可用普通的山土7份,松針2份,落葉雜草1份制成盆土,配好后再用硫醞亞鐵將ph值調(diào)至最適合的值。 (2)水分。杜鵑為淺根系植物,性喜陰濕,不宜過干,一般盆土保持水分在18%~20%為宜。生長期與花期需水量較大,一般1日噴1次或隔日噴1次,在彳旱季節(jié)噴水量要加大,同時還要往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證一定的空氣濕度。水質(zhì)以雨水、河水為好,如用自來水應(yīng)存放1~2天后再用,以防氯氣造成傷害。每隔7~10天結(jié)合噴水施1次0.2%的硫酸亞鐵,以保證土壤的酸性。噴水時多在早晨或中午前進行,切忌中午氣溫高時澆水,以免傷根。冬季休眠期需水較少,噴水{jc數(shù)相應(yīng)減少,保證土壤濕潤即可,否則積水會造成爛根。 (3)光照。杜鵑花喜光又怕烈日曝曬,特別是夏季應(yīng)放在遮陰處,透光率以60%為宜,新芽和新葉防陽光灼傷,北方在6~7月份需防中牛陽光直射。 (4)施肥。適時施肥是保證杜鵑花枝葉茂盛,花多色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杜鵑花根淺,脆而易斷,吸肥能力差,因此,應(yīng)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則,忌施濃肥和生肥,濃度過大易燒根,每次施肥間隔一般為10~15天,施肥以磷肥和氮肥為主,也可用腐熟的豆餅水、魚粉等,忌用人糞尿。若葉片發(fā)黃是缺鐵所引起的,可用1“的硫酸亞鐵噴施,連續(xù)2~3次,葉片就會由黃轉(zhuǎn)綠。 (5)修剪。杜鵑花萌發(fā)能力強,枝條生長茂密,一般在春秋季節(jié)對徒長枝、重疊枝、病蟲枝、畸形枝和損傷枝進行剪除。若中部枝條過密影響光照、通風,可將內(nèi)膛枝去掉,剪枝的同時要整形。 (6)換盆。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每隔1~2年換1次盆土。換盆在春秋季節(jié)進行,換盆時最好帶根部土球,剝?nèi)ヅf土1/3,把不良發(fā)黑的根須剪去一部分,蔫移入較大盆中,加入酸性土填平稍壓實即可,使根部與泥土結(jié)合緊密,澆1次透水置陰涼處一周后再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