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投資的大益茶都是相似的,幾乎都滿足三個條件:
料好;量少;還好喝。
這樣茶不入手簡直沒天理!
用料好,2006年以前是不分什么臺地,大樹,古樹的,市面上的原料基本都是混采,就是什么都有,臺地大樹古樹混在一起,這樣的料當然差不到那里去,由于當時的古樹茶價格甚至不如臺地,古樹的占比反倒還偏高,這樣的茶從根源上就決定了他們的品質(zhì)優(yōu)秀。
白布條就是標準的混采系列,是改制后品質(zhì)最好的7542,所以價格是節(jié)節(jié)攀升,2006年前的大益茶無論中高端幾乎都是混采當頭,雖然原料具體成分不明,但公認用料極佳,真正的投資重點。
量少,2004年改制以后,吳遠之實際上并沒有多少錢真正的從事生產(chǎn),盤下勐海茶廠都是非常的夠嗆,3000多萬的改制費用都捉襟見肘,一直都在用改制以前的原料生產(chǎn),收購的很少,一直持續(xù)到2006年以后。
而改制前留下的原料也沒有多少,很窘迫,窘迫到什么程度呢,2005年的8592a為什么要標明a,因為配方變了,原來是添加很多粗梗,2005年制作的時候粗梗沒了,于是只能加黃片進去代替,8592a就這么誕生了,你瞧,也梗都沒有!
于是2006年以前,很多茶的量就很少了,烏金300多件,巖韻500-600件,2006的末代白菜僅僅做了不到5噸,白布條稍多點,過了一千件,比起以后的動不動5000多件甚至3-4萬件,2006年的大益茶只能用鳳毛菱角來形容了。
至于品質(zhì)更不必贅言了,2006年的大益茶用料好,且經(jīng)過12年的陳化,陳香味明顯,傳統(tǒng)煙味的大益茶更集中在此,以烏金為代表,煙香典范。這時候的茶星光璀璨,白菜,孔雀,簡體云,88青,水藍印,各種印級茶,是大益茶投資的黃金時代。
最重要的是,它們歷經(jīng)了時光的塑造和雕琢,時間證明了他們的優(yōu)秀,那么它們就是真正優(yōu)秀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