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多肉植物的人一定不止一次聽到過這兩個詞:綴化和錦斑。這是多肉植物的一種變異現(xiàn)象,變異后的多肉植物更加特殊,有的看起來也更漂亮。特別是錦斑化后的多肉植物,可以在葉片上同時出現(xiàn)兩種顏色。當然,這些品種數(shù)量比較稀少,因不易繁殖、生長緩慢等,他們的觀賞價值更高、更珍貴,價格往往也比普通品種貴很多。
錦:葉色病變。
斑:錦的分布型態(tài)。
錦就是植株葉片表面或葉背發(fā)生色素變化(較常見的有黃色、白色、淺綠色或是其他顏色)的葉色病變,就像人或動物會有膚色病變一樣 ;錦會再依其紋路分布的位置和樣式會再定義為特有的斑紋名稱 ,如中斑或覆輪斑等;絕大多數(shù)只要是植株名稱后面被冠上錦字的,就是該植株葉片產(chǎn)生了正常葉色之外的變色斑紋的意思。
少部分品種名稱則是本來就有錦字 ,這類的植株一般是指說該品種的葉面本來就會有特殊的葉色及紋路變化(大和錦、千代田錦等),但是這類品種本身一樣會有產(chǎn)生特殊錦斑變化的植株(如千代田錦之光等)。
1. 極上斑
極上斑這一詞源自于日本,通常只要植株每一葉片上皆分布著均勻且明顯的縱向錦斑就可以稱為極上斑,如果錦斑的勻稱度和斑型還可以有更上一層的表現(xiàn),則稱號又會再提高至超極上斑,但是極上斑似乎已經(jīng)被濫用來抬高有錦斑的植株身價,所以極上斑這個形容詞還是參考參考就好,其實極不極上、超不超極上絕大都是主人或業(yè)者自己冊封的,實質(zhì)上就是分布勻稱的縞斑如此而已。
2. 覆輪ふくりん
覆輪一詞源自于日本,意指錦斑有規(guī)則的分布在葉片的邊緣的 位置。
3. 中斑なかふ
中斑一詞源自于日本,意指錦斑分布在葉片中央位置從葉基延伸到葉尖。
4. 三光斑(三光中斑)さんこうふ(さんこうなかふ)
三光中斑一詞源自于日本,意指單一葉片結(jié)合了覆輪斑和中斑兩種斑紋。
5. 散斑
散斑一詞源自于日本,意指葉面錦斑紋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分布。
6. 虎斑とらふ
虎斑一詞源自于日本,意指葉面錦斑呈現(xiàn)如虎尾花紋一般的橫向斑紋。
7. 縞斑
縞斑一詞源自于日本,意指葉面錦斑是平行于葉脈方向分布,就定義來說,所謂的極上斑就是斑紋分布均勻的縞斑。
8. 網(wǎng)斑あみふ
網(wǎng)斑一詞源自于日本,意指葉面錦斑呈現(xiàn)網(wǎng)狀分布。
9. 糊斑
意指是錦斑顏色和原葉色較為接近(不明顯的錦) ,呈現(xiàn)出的是模糊不清的錦斑,若有似無的樣貌。 圖例為糊斑金城錦。
10. 逆斑
逆斑意指錦斑分布的面積大于原本葉色的面積 ,就如同葉子本身底色變成黃色或是白色 ,而葉綠素卻像錦斑似的剩較小面積的分布 。
11. 之光
通常只要錦斑分布面積占整顆植株所有葉片面積65%以上,且錦斑而和原本葉色沒有明顯界線 ,每一葉片錦斑也沒有重復一定規(guī)則(如覆輪、中斑等)可循的斑紋分布時 ,那就可以稱為某某之光。
雖然逆斑和之光的含意都有錦面積大于原本葉色面積的意思,但 “逆斑 和 “之光 實質(zhì)上形容的錦斑外觀卻是大有不同,逆斑是原本的葉色和變異色之間色差會有明顯差異,而之光的原本葉色和變異色之間的顏色差異會較模糊。
綴化:葉頭變紅的小小變化。
“綴化”的情況,都發(fā)生在那些葉頭尖尖的植物身上,無尖頭無綴化。但有了尖頭也不一定會綴化,在葉子瘋長的春夏季節(jié)是不會有綴化的,要在秋冬季節(jié),萬物生長緩慢,停滯的時候,會發(fā)生綴化,所以秋冬季是多肉植物最美的季節(jié),到了春天,除了一些特殊品種,所出的綴化一般都會消退,回歸到本來的“質(zhì)樸”模樣。
所謂綴化,也就是葉頭變紅,變成一個個小小的綴點,綴化稱著植物原有的底色,分外嬌艷。
現(xiàn)在市場上往往會為一個發(fā)生綴化的植物起上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不是單純叫“綴化某某某”。
比如觀音蓮,它的綴化版本就叫作“凌娟”。而白牡丹的綴化版本叫作“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