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非常特殊的茶葉!普洱茶屬于后發(fā)酵茶葉,茶湯醇厚,回甘迅猛,很是霸道,茶葉的制作過程也是很復(fù)雜。
而說起工藝,普洱茶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神秘的它總讓茶人想一探究竟,普洱茶的制成需要哪些步驟?曬青毛茶在其中是怎么樣的角色?
1、打響普洱茶制作工藝底線保衛(wèi)戰(zhàn)!
普洱茶之所以為普洱茶,其背后是有獨特制茶工藝邏輯在支撐。古樹茶全面開采,也是各路人馬開始上山炒茶、制茶的旺季。以前在茶桌上泡茶的,都挽起袖子在炒茶鍋邊炒茶,當起了制茶“高手”,成了朋友圈中的“制茶大師”。照片可以曬,但是普洱茶制茶工藝的底線也一定要有。一場工藝底線保衛(wèi)戰(zhàn),箭在弦上,即將打響!
2、那些被普洱茶“拯救”的茶?
制茶和做人一樣,也是需擇其善者而從之,但是在學(xué)習(xí)借鑒的過程當中,不能把自己的特點丟掉。紅茶的香甜、綠茶的鮮爽、烏龍的清香,每個茶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點,這樣茶的世界才美好,但是現(xiàn)在市場上卻出現(xiàn)了很多莫名奇妙地茶,不同茶類之間的概念亂串,制作方法雷同,宣傳思路僵化。茶界需要創(chuàng)新,但是應(yīng)該基于消費市場、消費習(xí)慣的創(chuàng)新,而不是空造概念,或者一味的模仿。
3、十點普洱茶常識
常識,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都要知道的知識。而在不斷被神話的普洱茶界,重申常識又有了新的意義,或者有了新的使命。方舟子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也給普洱茶的宣傳和推廣,站在了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不管茶葉怎么發(fā)展,不管給茶葉賦予了多少意義,茶的本質(zhì)始終不能變,不能被混淆,文中的常識,你必須知曉。
4、普洱茶工藝,可以無標準,不能沒有底線
普洱茶的工藝,大體分兩個步驟:初制和精制。初制就是把茶樹上的鮮葉加工成曬青毛茶,初制里面的程序大致有采摘、攤青、殺青、揉捻、曬青,都是茶人日常討論的知識點;精制就是把曬青毛茶加工緊壓成品或者是散的成品,也是影響普洱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因素。
5、普洱茶沒有萎凋!是借來的!
普洱茶初制工藝的第二步,準確的說法是攤放,或者叫攤青。但現(xiàn)在不管是山上茶農(nóng)、茶企茶廠,還是市場上的茶商茶人甚至茶書作者,多都它叫“萎凋”,為何會使用這一從紅茶工藝中借來的概念呢?
6、糾結(jié)的揉捻
普洱茶的初制工藝,很多茶農(nóng)做茶是在自己家里進行,經(jīng)常性是男主人自己攏火炒茶,女主人或子女進行揉捻工序。因為殺青費體力,考技術(shù),一般做茶最受重視,而相對輕松和技術(shù)含量低些的活計便交給女主人。夾在殺青和曬青之間的這道揉捻工序,說它重要卻不如殺青,說它不重要卻又必不可少,很是讓人糾結(jié)。
7、神秘的渥堆
原料鮮葉加工成曬青毛茶,就完成了普洱茶的初制工藝過程。曬青毛茶雖為毛茶,其實是“一茶三用”:一是作為普洱茶精加工(發(fā)酵或蒸壓成餅等)的毛料;二是作為滇青茶(云南歷史上用曬青毛茶選料后制成的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春玉等曬青綠茶)的毛料;三是直接當成成品茶飲用,即普洱散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