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每逢佳節(jié)胖三斤,這不,元旦小長(zhǎng)假到了,閑聊之中必然少不了“吃”。中國人講究吃,南甜北咸?hào)|辣西酸,更有川魯粵京各大菜系,今天,我們要講講茶膳。
茶膳,不僅僅是我們平常在街頭看到的茶葉蛋或者是綠茶雪糕。《晏子春秋》記述:“嬰相齊景公時(shí),食脫粟之飯,炙三文五卯,茗菜而已。”唐代儲(chǔ)元羲曾專門寫《吃茗粥作》一詩。清代乾隆皇帝十分鐘愛杭州的龍井蝦仁,慈禧太后更喜歡用“樟茶鴨”歡宴群臣。
今天,我國許多地方仍保留著吃茶葉的習(xí)慣。在那些不為人知的餐桌上,各地人們以茶入菜,各有特色,也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從這些不同的食用茶膳方式上,我們得以見到人類對(duì)于茶葉的貼近,或許亦能找到一點(diǎn)符合自己口味的飲食靈感。
客家派擂茶
用雕上螺旋坑紋的特制陶缽和木擂漿棍,將茶葉擂成碎粉加滾水和鹽浸泡數(shù)分鐘。待甘香茶味慢慢溢出,舀一碗加入花生、脆米、芝麻及汕尾特產(chǎn)梅蝦干。此膳所用茶葉多為鐵觀音。
潮汕派菜茶
在潮汕地區(qū),有一道為海陸豐人所喜的傳統(tǒng)美食——菜茶。
把青菜、魷魚干、蝦米和冬菇等食材一同炒好,淋上茶湯,加幾丁花生脆米,最后鋪上一層脆米。脆、爽、咸、甜、甘、香共冶一爐,用料十足,口感豐富。
四川派樟茶鴨
不以辣聞名的四川名菜——樟茶鴨。樟茶鴨與其他川菜不同,它并不以辣為特色聞名。相傳源于御膳房滿漢熏鴨的啟發(fā),該菜式創(chuàng)始人在熏鴨時(shí)用到的漳州的新茶,熏出來的鴨子想起濃郁,茶香撲鼻。后來,人們用樟樹葉混合四川產(chǎn)的茶葉熏制,成了如今的樟茶鴨。
杭州派龍井蝦仁
杭州當(dāng)?shù)鬲?dú)有的“西湖龍井”烹制的茶膳名菜——龍井蝦仁。
以油滑鍋猴立刻放入上過漿的蝦仁,在鍋中滑動(dòng)10數(shù)秒后去油,再用沸水泡過的新茶一起下鍋,用料酒一噴,在火上一顛,就起鍋盤。此膳需要對(duì)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此時(shí)蝦仁脆爽香滑,龍井隱隱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