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會喝茶,但有些人喝茶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而有些人喝茶懵懵懂懂一樣樂在其中。茶葉種類繁多,水質(zhì)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shù)不同,泡出的茶湯也滋味各異。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jù)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zhì)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yōu)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
在泡茶的時候, 你是否總是糾結(jié)茶湯“去留”的問題。為什么大家在用玻璃杯、大壺泡茶時,每次添水前要在茶杯中留三分之一的茶湯呢?
這種泡法叫做留根泡法,針對的是茶葉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葉。最常見的就是玻璃杯泡綠茶或白茶(這里主要講的是新茶),留部分茶湯在杯中,相當(dāng)于延長了茶葉在水中的浸泡時間,可以使下一泡茶湯有著更好的沖飲滋味和口感體驗,避免第一泡是柔滑鮮香,第二泡就變成宛如白水的窘境。
除了玻璃杯沖泡以外,大壺泡花茶、大壺泡紅茶也是可以采取留根泡法的。那么一大壺水悶泡茶葉,茶葉的浸出率起碼已經(jīng)到了8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一部分茶湯做“底料”的話,第二壺的茶還怎么喝呢?但我們在用紫砂壺、蓋碗泡茶時,為什么出湯時要把茶湯倒干凈呢?
其實這是因為蓋碗和紫砂壺的容積非常小,如果留余湯在里面,余湯會很快變濃,影響下一泡茶湯的滋味,特別是沖泡黑茶、巖茶或生普、熟普等滋味較濃強的茶葉時,如若不出干凈,下一泡茶湯必然是帶著些許苦澀濃稠。
如果你問“那用蓋碗泡綠茶時,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我們的答案是:當(dāng)然可以!只不過在用蓋碗和紫砂壺時,更多的是去體驗記錄每一泡茶湯的變化,此時用留根泡法的話,倒失了這個風(fēng)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