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木蘭科鵝掌楸屬落葉大喬木。葉酷似馬褂,故又名馬褂木,白堊紀就已存在,是一種已存在一億年的“化石級”被子植物。常見的有中國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等,是一種珍貴的行道樹、庭園觀賞植物,葉通常在秋季泛黃、飄落。
而在炎炎夏日、花草樹木長勢最為旺盛的時節(jié)里,江蘇泰州相當數(shù)量的鵝掌楸出現(xiàn)了大面積葉片泛黃、脫落,呈現(xiàn)了落葉紛紛的“秋景”。
造成這種不正?,F(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炎熱、干旱。鵝掌楸的耐熱性并不是很強,長時間不下雨、高溫悶熱,使得鵝掌楸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鵝掌楸的葉片失水,產(chǎn)生自然脫落。因此,在持續(xù)高溫的夏日里,應當增加在夜晚或凌晨的澆水量,給鵝掌楸“解渴”,防止其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使其恢復生機。此外,還應當及時剪除、銷毀壞死的枝葉,增加鵝掌楸的通風和透光,降低侵染性病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在盛夏,更需要做好對鵝掌楸日灼病的防治,在6月、7月可增加一次對樹干刷白的工作,或用草繩或用濕無紡布對部分樹干進行包裹,以防強光灼傷樹木,造成樹皮開裂,影響樹木生長。(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園林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