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梔的葉、花、果實(shí)及根均能入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
山桅子葉:用于跌打損傷。用鮮葉搗成糊狀敷于患部,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其汁洗疳痔療,散毒瘡。常用鮮品30—120克。
山梔子花:清肺、涼血。用花三朵與蜂蜜少許同煎服,治肺熱咳嗽,吐黃痰。用花數(shù)片,焙干末吹鼻治鼻血不止。
果實(shí)、根:治熱性病虛煩不寐、黃魚(yú)、淋病、目赤、咽痛、血痢、衄血、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等。常用量:干品6—12克或鮮品倍量。山桅果實(shí)為黃疸型肝炎要藥,常與茵陳、大黃配伍。治扭挫傷,先將振子搗碎,研成粗粉,以溫水調(diào)成糊狀加入少許酒精,包敷傷處,3—5天更換一次,腫脹明顯者隔天換一次,骨折者不宜使用。凡用于止血,須將根子碾碎置于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即可使用,稱(chēng)焦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