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區(qū)包括西藏自治區(qū)大部分、青海南部、四川西北部和甘肅西南部。本區(qū)海拔高,山脈縱橫,多高山峻嶺,地勢復雜。氣候?qū)俑吆愋?,日照強烈,光輻射量大。植被主要有高寒灌叢,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濕性草原以及溫性干旱落葉灌叢。
全區(qū)有中藥資源1100余種,多高山名貴藥材。其中蘊藏量占全國60%~80%以上的種類有: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n. chinense)、大黃(rheum palmatum,r. palmatum var. tanguticum)、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其他主要的藥材還有: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藏黃連(coptes teeta )、天麻(gastrodia e1ata)、秦艽(gentiana tibetica,g. crassicaulis)。動物類藥材主要有麝香及鹿茸。礦物類藥材主要有石膏、云母、芒硝。
本區(qū)適宜發(fā)展高山類型的藥材,重點對象為冬蟲夏草、川貝母、胡黃連、甘松、大黃及動物藥材麝香和鹿茸。
本區(qū)是藏醫(yī)藥的發(fā)源地,有一批地產(chǎn)的常用藏藥,如烏奴龍膽(gentiana urnula)、翼首花(pterocepha1us hookeri)、船盔烏頭(aconitum naviculare)、尼泊爾黃堇(corydalis hendersoknii )、金球黃堇(corydalis hendersonii) 金球黃堇(corydalis chorysosphhaera)、輪葉棘豆(oxytropis chiliophylla )等,總計有300~400種,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并從中開發(fā)出有卓效的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