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條槭( acer ginnala maxim.),樹干通直,開花季節(jié),清香怡人,結果期果翅呈紅色,嬌艷美麗,秋季葉色鮮紅,具有非常好的觀賞性,是近年來園林綠化使用較多的優(yōu)質彩色樹種,是庭園、綠籬、行道樹等常用植物,可叢植、群植、盆栽等。木材是小農具的優(yōu)質用材,是良好的蜜源植物,種子可榨油,藥用具有清熱明目等功效。是東北地區(qū)優(yōu)質的經(jīng)濟樹種,其發(fā)展前景廣闊。目前,人工栽培較滯后,需要深入探討其苗木繁殖技術。
1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最高可達 8m 。樹皮有細小的裂痕,淺灰色致深灰色。小枝較細,橢圓形,無絨毛,
1年生枝條呈淺綠色,多年生枝條呈深黃色。冬芽較小,深紅色,鱗片8枚,具絨毛。葉紙質,橢圓形,具較深的3~5裂尖,向前伸展,各裂片的邊緣均具不整齊的鈍尖鋸齒,無絨毛。葉柄長3~6cm ,較細,深綠色,無絨毛。傘房花序較長,無絨毛,具多數(shù)的花。果實深綠色,堅果較小,具翅。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 生長環(huán)境
陽性樹種,較耐陰、耐寒,喜濕潤肥沃的土壤,耐旱,耐瘠薄,抗性較強,適應性較廣。散生或叢林向陽林地,林緣也有分布。國內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均有分布,國外蒙古、俄羅斯、朝鮮和日本等也有分布。
3 繁殖方法
3. 1 采種
北方地區(qū)茶條槭果熟期為 9~10月,翅果成熟后不凋落,選擇優(yōu)質健康的母樹進行采種,成熟的種實呈深褐色,人工采集后,搓去果翅,去除雜質,鹽水篩選保留健康的種子,陰干后收集種子裝袋,之后進行低溫儲藏。
3. 2 催芽
茶條槭種子具有深休眠的特性,種子不經(jīng)處理進行播種繁殖,發(fā)芽率非常低,所以其種子必須經(jīng)
催芽處理。處理方法:在播種前35~45天,將低溫儲藏的種子取出,用5%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h ,之后取出用干凈的冷水浸泡50h ,取出,按照種子和河沙1∶3的比例均勻混合,裝入布袋,放入室內,室內溫度保持 12°c 左右,濕度 65%~75% ,處理25天后,大約有35%種子開口裂嘴時,即可進行播種。
3. 3 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腐殖質肥沃,灌溉條件良好的地塊,進行秋整地。整地前畝施 1200kg腐熟的農家肥,深翻38cm ,耙細、整平,噴施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做大垅待用。
3. 4 播種
茶條槭喜濕潤的土壤,播種前需要對苗床澆透水,待土壤表層干后,即可播種。播種采用條播進行,在大垅上開溝,溝深3cm ,播種量約為10kg/畝種子,播種后用過篩的細土覆蓋,以不露出種子為宜,輕輕壓實,覆蓋草簾,用細的噴壺澆透水。
3. 5 田間管理
3. 5. 1 水分管理。播種后到長出真葉為出苗期,出苗期的管理是重要的,要保證床面始終濕潤,澆水要用細的噴壺,以床面稍見積水為宜。
3. 5. 2 去除草簾。播種后 10~15 天開始出苗,此時要及時去除草簾,以免子葉扎入草簾后被帶出。
3. 5. 3 除草、松土。實生苗苗期較長,在根系發(fā)育完全之前,生長較緩慢,雜草對小苗的生長影響較大,及時 除 草,是 保 證 苗木生 長 和 質 量 的 重 要 環(huán)節(jié),小面 積 育苗 選 擇 人工除 草,除 草 的 原 則 是 除早、除小、除了,結合除草可適當進行苗木的松土,除草、松土后需要及時澆透水,一是補充水分,二是澆水能夠防止根系透風死亡,起到封閉土壤縫隙的作用。
3. 5. 4 間苗。當小苗長出2片以上真葉時,進行第1 次間苗與補植,間苗和補植選擇雨天或陰天進行,對移栽的苗要進行遮陽處理。小苗長出 4 片真葉后可進行第 2 次間苗。
3. 5. 5 追肥。播種育苗第 1 年需追肥 2 次,第一次選擇6月苗木生長旺盛期進行,以促進根系生長,1m2施磷酸二氫鉀15g ,[吉山花瑤]第二次選擇在苗木休眠期1個月前,以促進苗木木質化,1m2施入氮肥15g 。
3. 5. 5 病蟲防治。 1 )苗期防治立枯病,噴施1次代森錳鋅 600 倍液,一定要均勻噴施,可有效防止立枯病等病害的發(fā)生。 2 )紅蜘蛛為害葉片。在6月蟲害發(fā)生時,可將苗床均勻噴施敵克松或樂斯本 800 倍液進行防治。 3 )葉斑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在生長旺盛期,葉面噴施代森錳鋅或多菌靈500倍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