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葉源自中國唐宋時期,后來經多年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日本特別有名的如:玉露、煎茶等都是綠茶,綠茶在日本占比有99.9%是綠茶。
日本茶葉多是不發(fā)酵的茶葉,在茶葉采摘以后迅速阻止茶葉發(fā)酵,需要進行加熱處理,也就是我們中國茶葉的殺青,在我們國內的殺青都是用火,而在日本用的是蒸汽殺青的做法,
這個制茶方法原本始于中國,源于什么時候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在茶經中記載其法為: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既利用蒸汽殺青,將茶葉軟化反復揉捻干燥成型,使茶葉長期保存。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了外貿出口也生產過少量的蒸青綠茶,主要是恩施玉露中國煎茶等,后面由于種種原因,放棄了該技藝,現在基本上不存在了。
蒸汽殺青在日本卻一直在沿用,在1738年時候京都宇治的永谷円(yuan)改進梳理了流程,開始走上盛行,并在當時流行,深受西方國家歡迎,尤其是在美國,當時是僅次于生絲的支柱產品。
蒸汽殺青主要分為:“一般蒸青”和“深蒸”兩種方式。一般蒸青是傳統(tǒng)的殺青法,蒸制30秒左右。深蒸的做法與傳統(tǒng)的也是相似,只是延長蒸茶的時間,正常是60秒左右,用此法苦澀味會比較小,原本日本人都不太喜愛深蒸的茶葉,覺得不算是高貴的茶,但是如今又是比較流行的。
蒸殺青的香味屬于栗香型,一般日本茶呈針尖狀,相比用火殺青的沖泡不易苦澀,顏色多為淺綠或者墨綠。分為:玉露、煎茶、雁音、番茶、抹茶,其中玉露最為高級做法最為珍貴,為了避免陽光照射產生的苦澀味道,在采摘之前要把適合做玉露的茶樹做個帳篷蓋住,還有古稱稱玉露為八十八夜,是說在以前日本人種植玉露,是連續(xù)種植八十八天。
日本最出名的茶葉產地,一個是京都府的宇治市,一個是富士山附近的靜岡縣
那么為什么蒸汽殺青會慢慢的在國內淘汰呢?我覺得有以下兩點:
1、蒸汽殺青最大的缺點就是茶味淡,與用火殺青的大多數茶葉相比香味相對比較淡,我們現流行的茶葉都香氣比較大的,要知道鐵觀音原本之所以流行也是因為其香味。
2、適用面較小,我國是世界上茶葉種類最多且復雜的國家,六大茶類,十大名茶,隨便一拉,那個不是有各種獨家工藝和秘技的,而在日本茶類單純。
不過某項技藝的流失或者遺棄也是和我們國人的選擇有關,茶葉技藝肯定是跟隨著國人的口味,一步一步的去調整的,說不定過段時間我們又喜歡上了那個栗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