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芒市基本概況
芒市地處云南西部,德宏州東南部,高黎頁山南麓,屬滇西峽谷區(qū),位于東01′~9844′,北緯2405′~24°39′′之間。東、東北接保山市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豌町經濟開發(fā)區(qū),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江(隴川江)相望,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68.3千米。市政府駐地芒市鎮(zhèn)(城鎮(zhèn)規(guī)劃面積25平方千米),同時是州府駐地。
芒市地處低緯高原,熱量豐富,氣侯溫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長冬短、干濕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冬季多霧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9.6℃,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4.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水量1654.6毫米,每年的5~10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一般年均溫差小于15℃,年積溫小于5000℃。
二、茶產業(yè)概況
(一)古茶樹資源
1.野生古茶樹資源:芒市野生古茶樹資源豐富,分布較廣,現存野生型古茶樹占地約2萬畝,涉及11個鄉(xiāng)鎮(zhèn)主要集中在風平鎮(zhèn)的上東龍?zhí)链?,中山賽崗,勐動旺、楊家場,芒海明子山、南畢畢等國有林中,芒市野生型古茶樹共有五柱茶系、禿房茶系2個系,3個種即滇緬茶種、德宏茶種和中小葉種。2015年,通過對全市野生古茶樹資源的普查,發(fā)現在風平鎮(zhèn)上東龍?zhí)链逵袔资w基部直徑在1米左右、株高在10~20米之間的野生古茶樹群落。
芒市栽培型古樹資源比較豐富,100年以上的有一萬多株,300年以上有代表性的主要分布在江東鄉(xiāng)花拉廠村委會、仙仁洞村委會,芒市鎮(zhèn)上東村委會,回賢村委會,勐戛鎮(zhèn)三角巖村委會、勐旺村委會、楊家場村委會,芒海鎮(zhèn)南畢畢村小組,中山鄉(xiāng)黃家寨村委會。
2.群體良種資源:群體良種資源有路西官寨大白茶、大理種、德宏種、動庫大葉茶。
3.無性茶種資源:目前,芒市的無性系良種資源主要有外地引進和自繁,其中外地引進的有云抗10抗14號、長葉白毫、雪芽100、短節(jié)白毫、佛香33、佛香34、佛否4號、佛否6-9、紫第、烏龍茶、鐵觀音、廣南大白茶,福云6號、水凌1號、普景1號、曹研1號,帕卡號,帕卡2號,帕卡3號,普研2號、普研10號,景谷大白茶共23個,自繁的有官寨大白茶。
(二)茶產業(yè)現狀
1.生產茶類:芒市主要生產茶類有紅茶(功夫紅茶、ctc)、綠茶,普洱茶、烏龍茶等茶類。
2.茶園面積、產量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芒市現有茶園面積152244畝,投產茶園面積135000畝2014年毛茶產量10976噸,實現農業(yè)產值1.5億元,綜合產值4.5億元,茶農人均收入1100元:全市共有茶葉初制所306個,茶葉專業(yè)合作社10個,國有農場茶廠1個。
民營茶葉企業(yè)18家:有13個商標品牌,包括德鳳、孔雀公主、勐巴娜、五梁、云宏等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茶葉品牌:全市有14家茶葉企業(yè)獲得qs認證。茶葉是實現邊疆地區(qū)農民脫貧致富、保持邊疆穩(wěn)定、促進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的有效途徑,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對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3.科學技術發(fā)展情況:通過幾十年的發(fā)展,茶業(yè)成為芒市農業(yè)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yè),茶葉經濟收入已成為廣大農民,特別是山區(qū)人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對促進邊疆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010年10月,被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授子“2010年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
2013年,德風茶業(yè)有限公司德風一種茶膏沖泡器獲中國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包裝竹盒(德風普洱茶膏)獲中國知識產權局外觀專利,包裝盒(金瓜貢茶)獲中國知識產權局外觀專利,包裝袋(德風普洱茶膏)獲中國知識產權局外觀專利:手提袋(德風普洱茶膏)獲中國知識產權局外觀專利。2015年德風茶業(yè)有限公司的一種提高率高、有益成分保留完全的活性茶膏及其制備方法的發(fā)明專利。
三、茶葉簡史
芒市種茶歷史悠久,世居的德品族先民(濮人)是最早利用茶、種茶的民族,轄區(qū)內現存古茶樹多為德昂族種植,據歷史記載,元朝時期金齒白夷就以“氈布、茶、鹽互相貿易”明清時期已生產“金齒茶”“滇茶”“腌茶”等茶葉產品,但由于生活水平和茶葉交易等因素的限制,長期以來茶葉種植始終處自發(fā)引種,零星種植階段,特別是清代末期由于大量種植罌粟,毀林開荒,刀耕火種,許多茶園變成了荒野茶山。目前,芒市11個鄉(xiāng)鎮(zhèn)都種植茶葉,涉茶農戶45400戶,涉茶人員159700人。本內容來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