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稍不注意,還是容易喝出毛病,有些“坑”連老茶客都會中招。通過下面幾種情況,好好檢查一下你的茶吧!
過期的茶,不喝也罷。
不少人都有存茶的習(xí)慣,但茶葉極易受到天氣和存儲方式的影響而發(fā)生變質(zhì)。而且不久前才跨入2018,很多茶葉更接近保質(zhì)期的日子了。
建議大家找個時間,將茶葉的保質(zhì)期重新過一遍。把臨期近的茶擺在顯眼的位置,盡早喝完;把耐存放的茶統(tǒng)一歸放;一些開封過的茶,也要再打開檢測一下有無變味、發(fā)霉等現(xiàn)象。
條件允許的茶友,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外包裝上標(biāo)示保質(zhì)期間,合理安排品飲的時間,不要把辛辛苦苦存起來的茶浪費了。
南方的梅雨季節(jié)即將到來,這是茶葉最易受潮的一段時間。一定要做好密封保鮮工作,定期將茶葉拿出來通風(fēng)、干燥。受了潮的茶葉不僅口感品質(zhì)差了很多,更容易喝出病來,傷了身體。
過濃的茶,不喝也罷。
這是很多老茶客都容易中招的“坑”,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點。畢竟口味并不是具體固定的,它也很容易受到飲食習(xí)慣的影響。
如果說老茶客是因為這段時間“重口味”的飲食習(xí)慣,不經(jīng)意間飲茶過濃了,一些喝茶的“新人”選擇濃茶卻是因為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吃的味重,也要喝的茶濃,才能助消食,清腸胃。
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喝茶過濃,反而還會加重腸胃的消化壓力,甚至影響腎臟的正常功能,實在是百害無一利。
還有人仍堅信濃茶就是解酒神器,大醉之后一定不能少了一杯濃茶。同理,這對腎臟的排毒功能將會造成更大的壓力,還要小心酒剛醒,茶又醉了。
其實喝茶并沒有被證實對解酒有奇效,預(yù)防醉酒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喝!
過香的茶,不喝也罷。
香氣,是茶人喝茶時追求的一種嗅覺享受。不少黑心商家看中這一點,就往邊角料、次料茶里加香精,讓它們改頭換面成為油潤飽滿的好茶,再以低于好茶的價格銷售,吸引更多消費者。
香精茶對人體有危害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能辨識出茶香和香精才是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
茶葉自身帶的香味,在干茶時也能聞出,但是需要靠近了細(xì)嗅,就好像是一縷縷的感覺,難以捉摸;香精茶的茶干雖也有香,但過于顯露,未靠近就已撲鼻,像是一團團的感覺,不帶絲毫遮蔽。
沖泡開來,香氣差異更為明顯。正常的茶湯,香氣都是隨著高溫溢出,貼著杯口就能聞到淡而悠長的蜜甜,溫度降下去,香氣藏回茶里;但高溫沖泡后的香精茶,一掀開蓋子,香味就全跑出來了,籠罩整個房間,但只有這一次的香,往后再泡,香氣濃度下降明顯,更是喝不到這個香味的。
可以說茶香是收放自如的,聞到過香的茶,確實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喝起來卻沒有這種香味的茶,不喝也罷。
過艷的茶,不喝也罷。
茶友們蠢蠢欲動的春茶就要來了,你期待的那杯春味是“明前”的還是“雨前”的呢?但是挑春茶,看臉也是很重要的,“小鮮肉”不一定好喝。
綠茶雖是以茶干和茶湯顯綠為名,但并不是越綠就越好。過綠的茶,殺青工藝不完善,殘留的寒氣會邪傷人體,飲用后容易導(dǎo)致腸胃不適,甚至出現(xiàn)腹脹腹瀉、醉茶等現(xiàn)象。
烏龍茶、紅茶也講究色澤定好壞,并不是越艷麗越好,相反,那些烏潤泛光的茶干,代表茶葉的品質(zhì)更好,喝著滋味微甜。
不要看白茶裹著“白毫”就是老,尤其是看著像“枯葉”的老白茶,這些都是它甜味的來源之一。如果因為嫌棄它顏色過于樸素就斷定它的好壞,那你可要錯過不少好茶了!
凡事都講度,喝茶也有“過”,過期、過濃、過香、過艷的茶,千萬喝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