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屆學生,小本養(yǎng)蘭,本想以此自酬學費,又怎得蘭花病毒如此踐踏?!對于我這個從小對生物有濃厚興趣的小孩,偏偏就跟蘭花病毒叫上了勁。
試驗品種:春劍1盆、春蘭兩盆。
試驗時間:2004年2月——9月
病癥:蘭葉葉面出現(xiàn)大面積淺色斑,發(fā)展迅速,呈輕微下陷。
試驗方案:
1、噴施甲基托布津溶液兩個療程,無濟于事,確診為病毒。
2、施磷酸二氫鉀,增加蘭葉細胞壁強度;午曬夜風,增強蘭株抗逆性。
3、甲基托布津、氨卞西林三水合物、阿莫西林、紅霉素琥珀乙脂等物質混合物變質后提取液灌根。
試驗機理:
氨卞西林三水合物、阿莫西林—干擾蘭花病毒給養(yǎng)來源蘭菌的細胞壁形成,
甲基托布津—排除雜菌干擾,提高蘭花抗逆性,
紅霉素琥珀乙脂—抑制肽鏈自受位,干擾大分子蛋白質合成。
試驗現(xiàn)象:
1、施藥一周后,病斑發(fā)展明顯減慢。
2、有新芽的蘭株出現(xiàn)僵芽現(xiàn)象。
3、翻盆后檢查,幼芽全部僵化。
4、除春劍外,其余兩盆春蘭,病斑部分逐漸變黑。
5、春劍及一盆春蘭新芽、老苗干枯。另一盆春蘭出一秋芽,無病毒癥狀。
結論:由于蘭花病毒增殖時,呈雙螺旋結構,所以只要干擾其增殖時形成大分子蛋白質外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繁殖速度。
甲基托布津、氨卞西林三水合物、阿莫西林、紅霉素琥珀乙脂的變質混合物提取液,可能在其中發(fā)生了離子、生物酶轉換,其究竟是何原因,本人也不清楚,因為能力有限。
此提取物是否廣泛有效、對bls病毒是否有效還不清楚。另外,本人還發(fā)現(xiàn)人血白蛋白對抑制蘭花病毒也有一定輔助作用。
本人實在是被蘭花病毒逼急了,不信這個協(xié),于是就用一切能找來的藥物、一切能找來的器材,亂配一氣,澆在蘭花上,死馬當活馬醫(yī)。也許正在干等著蘭花病毒治療方法的朋友們,都應該加入“亂配藥”的隊伍中來。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