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早期時稱“南方絲綢之路”,上世紀(jì)90年代 云南的年輕學(xué)者們考察了這條線路,由云南通往西藏的古道,發(fā)現(xiàn)此道與絲綢沒半毛錢關(guān)系!茶葉倒是這條路上的主流貿(mào)易物品,馬幫為此道的主要交通工具,故此,定名為“茶馬古道” 相關(guān)確立名稱的 木霽弘、陳保亞、徐涌濤、王曉松、李林、李旭6人被稱為“茶馬古道六君子
茶馬古道上的茶,餅,磚,沱各類緊壓茶的出現(xiàn),當(dāng)初就一個目的,方便馱運。馱茶的旅程是漫長的,叢林,高山,峽谷,各地馬幫輪流接運,正是緊壓茶的緣故,茶葉在與時間,空氣交融,在山野中呼吸,自然氧化了茶葉,形成普洱茶獨有的甘陳滋味,以至于形成現(xiàn)代普洱茶不可逆改的外觀形態(tài)。
“茶馬古道”主指由云南通往藏區(qū)高原的貿(mào)易古道,早期的貿(mào)易方式是公平自愿“以物換物”的形式進行交易,茶葉自然成為藏人所渴求的主流物品,有希求就有市場!“茶馬互市‘形成了,茶葉以緊壓茶為主,磚茶,沱茶居多,餅茶極少見!曾在藏區(qū)看到70年后期到80年代藏民供奉到寺院的磚茶,興格活佛所持的磚茶,可以說是”干倉中的干倉“明顯的云南茶磚
藏民的生活伴侶-酥油茶 藏地的飲茶習(xí)慣與漢地截然不同,清一色為奶茶, 即酥油茶,他們不能接受直接品飲茶葉的本味,”那樣太苦了!他們覺得, 飲用酥油茶的量巨大,以鹽味為主,可說是以升論計,平日里 ,藏人幾乎不喝水,一坐下來就是酥油茶,時時刻刻,家家戶戶,唯有這樣能夠抵御高原上的獨有的寒冷與干燥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