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自葉尖和葉緣產生不規(guī)則水浸狀病斑,冬季溫室濕度高時,病斑擴展,呈灰褐色。嚴重時大部分植株可毀于此病。病部生有灰色霉層。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的灰葡萄孢菌,學名為botrytis cinerea pers.分生孢子梗叢生,不分枝或分枝,直立,有隔膜,青灰色至灰色,往頂端色漸淺,成堆時棕灰色。頂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倒卵形至近圓形,表面光滑,無色,成堆時淡黃色。菌核黑色,扁平或圓錐形。 病菌發(fā)育最適溫度為20-250c,最低為40c,最高為30-320c。分生孢子在13。7-29。50c均能萌發(fā),但以較低溫度對萌發(fā)有利,產生分生孢子與孢子萌發(fā)的適溫均為21-230c。
侵染途徑:成熟的孢子借助氣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水和農事操作等傳播,在低溫高濕條件下萌芽管,由寄主傷口、壞死組織侵入,也可由表皮直接侵染引起發(fā)病。
發(fā)病條件:溫暖濕潤是灰霉病流行與為害的主要條件。
防治方法:
1.控制大棚和溫室濕度 保護地栽培通過提高溫度,來控制病菌的發(fā)育和侵染。一般采取上午遲放風,使大棚和溫室內溫度提高到31-330c之間,超過330c開始放風。
2.加強栽培管理,采取園藝防病 施足底肥,促進植株發(fā)育,增強抗御能力。避免陰雨天澆水;澆水結束時應放風排濕;發(fā)病后控制澆水,必要時施行根莖周圍淋澆。發(fā)現病葉及時摘除,不可隨意亂丟,集中起來進行高溫堆漚或深埋。注意操作衛(wèi)生,防止整枝過程中傳病。
3.抓準時機進行藥劑防治 初發(fā)病時施藥,可采取多種施藥方法,交換用藥或混合用藥,以利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發(fā)生。
(1) 噴霧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2) 具有封閉條件的大棚和溫室,可以試施用煙霧劑,45%百菌清煙霧劑或10%速克靈煙霧劑,每次每677米2250克;于傍晚分幾處點燃后,封閉大棚或溫室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