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d醫(yī)院污水處理設備售價
環(huán)保是一個時常掛在嘴邊的問題,但具體做起來卻很難。小宇環(huán)保一直以來致力于環(huán)保行業(yè),為各地區(qū)提供優(yōu)質的污水處理設備,本著誠信做人,誠信做事的原則,我們的設備質量好,運輸快,價格便宜,服務好。需要污水處理設備就找小宇。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o3-bac)將臭氧化學氧化、活性炭物理化學吸附、生物降解、臭氧消毒技術合為一體,是當今各國飲用水深度處理的主流工藝,在國內外均有大量的水廠實際運用。以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 組合工藝處理黃浦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對codmn、uv254、三鹵甲烷前體物、aoc 的去除率分別為24%、35%、31%、63%。采用“預臭氧氧化+常規(guī)處理+gac/o3-bac深度處理” 工藝針對南方某市微污染水進行中試研究,o3-bac 工藝對有機物、chcl3的去除效果和吸附壽命均優(yōu)于gac 工藝。以廣州東江水源水為原水,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codmn、nh3-n、no2--n、濁度的平均去除率達65.34%、96.03%、98.24%、96.33%。建立了一套臭氧-生物活性炭給水深度處理中試裝置,處理南方某市ⅲ-ⅴ類微污染水,結果表明,對于水中的營養(yǎng)性指標(nh3-n、tp、鐵、錳、aoc),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出水較常規(guī)工藝出水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增加了飲用水的生物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在飲用水深度處理和水質改善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活性炭價格較貴,使用壽命有限;臭氧的利用率低,對某些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如農藥等)氧化能力有限; 臭氧氧化可能會生成某些具有一定毒性的副產物; 活性炭對臭氧氧化后生成的某些親脂性有機物(如有機氯化物)的吸附效果較差,因此不能*保證出水安全。
微污染水源水傳統(tǒng)工藝強化處理技術
改進和強化傳統(tǒng)凈水處理工藝是目前控制水廠出水污染物含量的有效手段。對傳統(tǒng)凈化工藝進行改造、強化,可以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降低出水濁度,提高水質,處理成本較低。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強化混凝處理技術和強化過濾處理技術。
強化混凝處理技術
強化混凝是在常規(guī)混凝處理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處理工藝,通過投加過量的混凝劑、新型混凝劑、助凝劑或其他藥劑,同時調節(jié)ph,使混凝作用得以加強,從而提高常規(guī)處理工藝對污染物的去除率。
針對微污染水中的鎘污染去除問題,以聚合鐵(pfs) 為混凝劑,采用強化混凝對水中微量鎘的去除進行了研究,當原水中鎘為0.1mg/l 時,投加3.75 mg/l 的pfs,可使濾后水鎘剩余質量濃度降至0.005 mg/l 以下。以聚合鐵和聚合氯化鋁為混凝劑,對微污染水中微量砷的去除進行研究,微污染水砷質量濃度為0.1mg/l,聚合鐵投加量為0.078 mmol/l 時,可使濾后水中砷質量濃度低于0.01 mg/l。盧靜芳等〔21〕通過燒杯混凝試驗和動態(tài)連續(xù)混凝試驗,研究強化混凝對水中濁度和toc 去除效果的影響,聚合氯化鋁(pac)投量為30 mg/l,濁度去除率為90.19%,toc 去除率為38.2%,聚合氯化鋁對濁度和toc 去除率分別高達84.95%、33.18%以上。以聚合氯化鋁(pac)為混凝劑,改性活化硅酸為助凝劑,通過燒杯混凝試驗處理葦水河微污染水,除濁率提高到95%以上。
曝氣生化系統(tǒng)主要是在有氧的情況下,廢水中的有機物通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氧化、還原過程,把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氧化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從而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
1.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曝氣量,通過控制各閥門,調整進氣量。
2.曝氣池應通過調整污泥負荷、污泥泥齡或污泥濃度等方式進行工藝控制。
3.曝氣池出口處的溶解氧宜為2mg/l。
4.應經常觀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并定時測試和計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關項目。
5.因水溫、水質或曝氣池運行方式的變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脹、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現象,應分析原因,并針對具體情況,調整系統(tǒng)運行工況,采取適當措施恢復正常。
6.當曝氣池水溫低時,應采取適當延長曝氣時間、提高污泥濃度、增加泥齡或其它方法,保證污水的處理效果。曝氣池水溫不能高于38℃,過高時,應在采取降溫措施后,方可繼續(xù)進水!
7.曝氣池產生泡沫和浮渣時,應根據泡沫顏色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恢復正常。視情況開啟消泡水泵,撒淋消泡劑。
8.根據污泥情況向生化池內加營養(yǎng)劑,一般按bod5:n:p=100:5:1比例投加營養(yǎng)源。n源為尿素,p源為磷酸鈉或*。mbr是將生物降解作用與膜的高效分離技術結合而成的一種新型的高效污水處理與回用工藝。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臺的新型水處理技術,以膜組件取代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污泥量。80年代以來,該技術愈來愈受到重視,成為水處理技術研究的一個熱點。
原理
hh-mbr反應器主要由膜組件和膜生物反應器兩部分構成。mbr技術用超濾或微濾膜分離技術取代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常規(guī)過濾單元,使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泥齡(srt)*分離,這樣大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在生物反應器內與基質(廢水中的可降解有機物等)充分接觸,通過氧化分解作用進行新陳代謝以維持自身的生長、繁殖.使有機污染物降解。膜組件通過機械篩分、截留等作用對廢水和污泥混合液進行固液分離。大分子物質等被濃縮后返回生物反應器,從而避免了微生物的流失。生物處理系統(tǒng)和膜分離組件的有機結合,不僅提高了系統(tǒng)的出水水質和運行的穩(wěn)定程度,還延長了難降解大分子物質在生物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加強了系統(tǒng)對難降解物質的去除效果。由于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并可截留大腸桿菌等生物性污染物,處理后出水可直接回用,特別適合于中水回用處理,是二十一世紀高科技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熱點。
工藝特點
1.水力停留時間短,污泥停留時間長;
2.微生物濃度可提高2-3倍以上,生化效率高,剩余污泥少,排泥周期長;
3.可處理氨氮濃度較高的廢水;
4.大幅度減少了占地面積,節(jié)約了土建投資;
5.出水水質好,可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及回用的要求,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預處理技術借助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在常規(guī)凈水工藝之前增加生物處理單元,對微污染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物質進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以減輕常規(guī)處理和深度處理的負荷,改善出水水質。相對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機物、氨氮和亞硝酸鹽氮的濃度一般都很低,對微污染水源水處理起主導作用的微生物絕大多數屬于好氧貧養(yǎng)型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吸附能力強、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較大,具有生命周期長、繁殖緩慢的特征。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著在載體填料上,相對而言能獲得相對穩(wěn)定的生長環(huán)境,適合于生命周期長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絕大多數生物預處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預處理技術主要有人工濕地、生物接觸氧化法、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濾、生物轉盤等以及從這些技術發(fā)展而來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觸氧化法和曝氣生物濾池研究及應用深入和廣泛。